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刘谏议祠》
《谒刘谏议祠》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萧萧风木古祠前,千载英灵尚凛然。

锐意一言能悟主,岂知无力可回天。

寒蝉抱树何由化,冻雀争枝未肯还。

溪涧绝无蘋藻在,不妨一勺荐甘泉。

(0)
鉴赏

此诗《谒刘谏议祠》是明代诗人吴俨所作,通过对刘谏议祠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思考。

首句“萧萧风木古祠前”,以萧瑟的秋风和古老的祠堂开篇,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深沉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要讲述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千载英灵尚凛然”一句,直接点明了祠堂中所纪念的人物虽已逝去千年,但其精神依然令人敬畏,彰显了历史人物的伟大与不朽。

“锐意一言能悟主,岂知无力可回天”两句,是对刘谏议生平事迹的概括。这里提到的“一言”,可能指的是刘谏议曾向君主进谏,其言辞深刻,足以让君主有所领悟,但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如此,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个人的力量有时显得微不足道,难以改变大局。

“寒蝉抱树何由化,冻雀争枝未肯还”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寒蝉和冻雀分别代表了坚守与无奈,表达了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人们仍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但同时又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这种对比,既是对历史人物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反思。

最后,“溪涧绝无蘋藻在,不妨一勺荐甘泉”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溪涧中的蘋藻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特定环境下可能消失不见。然而,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可以通过一勺甘泉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待。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刘谏议祠的环境与氛围,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思考,展现了对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光辉的赞颂。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次韵朱秀才二首·其二

儒冠林立更鸿生,经倚菑畬道可耕。

便合摘髭书桂籍,未须拥鼻避时名。

似闻眕梦成三耳,会见惊人取一鸣。

讲易露门谁第一,伫君重席振家声。

(0)

再次韵酬俞君任

闯首亨衢属壮年,即今奔骛恐徒然。

时情合退羊肠步,宦路难加马腹鞭。

朱紫浪惊流俗眼,风骚要拍古人肩。

归休计办君当贺,儿辈新营种秫田。

(0)

再次韵·其一

门第应疑甚不庭,翩随府檄下山城。

江梅作意先秋拆,槛菊多情擅晚荣。

饮处凝香严画戟,客间张丈间殷兄。

主宾缥缈蜚埃外,信有人间小玉京。

(0)

无题三首·其一

薄宦受风梗,还家归岫云。

行人与乔木,老色竟平分。

末路惭周朴,穷交有墨君。

看渠绶若若,千骑诧乡枌。

(0)

赠赵丞四首·其四

共约京都看早春,枣骝缓踏软红尘。

要君弹压湖山景,莫惜新篇举似人。

(0)

题坟庵壁四首·其二

损益才通理洞明,不应知死异知生。

惜无人把宣尼语,说似当年尚子平。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