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良人如冠玉,领兵当关死不复。
燕赵年饥盗贼窟,携儿避难聚衰族。
鸾镜尘昏忘膏沐,含饴弄孙备五福。
巍巍双桓表门屋,杞妻谩作崩城哭。
三十良人如冠玉,领兵当关死不复。
燕赵年饥盗贼窟,携儿避难聚衰族。
鸾镜尘昏忘膏沐,含饴弄孙备五福。
巍巍双桓表门屋,杞妻谩作崩城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元代女性孙德政妻高氏的形象,她丈夫孙德政曾是三十岁的英俊将领,守卫边关时英勇捐躯。在战乱年代,燕赵之地饥荒频仍,盗贼横行,高氏带着孩子逃离家乡,聚集到衰微的家族中寻求庇护。生活的艰辛使她不再顾及仪容,鸾镜上积满灰尘,她忙于抚养孙子,期望能为家庭带来安宁与福祉。
尽管身处困厄,高氏仍然保持着对家门荣誉的坚守,象征着忠贞的双桓(可能是牌坊或门柱)屹立门前,显示出她的坚毅和贞节。然而,诗人以杞妻典故暗示,即使有这些象征物,她的内心深处可能也像杞国之妻担忧城池崩塌一样,忧虑着家族的未来和自己的命运。整首诗通过高氏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她作为一个贞节妇女的坚韧与深沉的情感。
千古樵川水,重招丞相魂。
文章肝胆在,社稷姓名存。
十议终何补,两宫休更论。
君王自明圣,臣子独烦冤。
先世推西陇,何人割太原?
输金真左计,刺臂有危言。
我更悲坏士,长嗟过墓门。
遗书成劫火,残碣入田园。
华表无丁令,丹青付子孙。
已醒三月梦,难叩九重阍。
铸铁汪黄错,观兵樊邓屯。
独怜留血食,庙貌太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