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镜林秋兴·其三》
《镜林秋兴·其三》全文
明 / 李良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三秋凋玉露,一叶下银床。

把菊怜同气,看云总异乡。

敲诗嫌韵险,射覆引杯长。

砧杵催残月,斜辉没女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首句“三秋凋玉露”以“三秋”点明季节,暗示秋天的漫长与深沉;“玉露”则赋予露水以高洁之感,与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凄美氛围。接着“一叶下银床”一句,通过“一叶”的飘落,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同时“银床”二字,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把菊怜同气,看云总异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把菊”不仅展现了秋季的特色,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喜爱;“怜同气”则流露出诗人对同类情感的共鸣,以及对自然界的深深眷恋。“看云总异乡”则直接抒发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云彩的变换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敲诗嫌韵险,射覆引杯长。”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的创作状态和饮酒解愁的情景。“敲诗嫌韵险”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自我挑战,即使在构思上遇到困难,也愿意去克服,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射覆引杯长”则通过饮酒这一行为,反映了诗人面对孤独与思乡之情时的自我慰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最后一句“砧杵催残月,斜辉没女墙。”以自然景象收尾,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融为一体。砧杵声声,象征着秋夜的寂静与劳作的辛勤劳碌;而“残月”与“斜辉”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与季节的更迭。最后,“没女墙”则以一种静默而深远的方式,结束了整个画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季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情寄托。

作者介绍

李良柱
朝代:明

李良柱,番禺人。明神宗万历二年(一五七四)进士,官广西布政司参议。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九。
猜你喜欢

同游赏心亭用前韵·其一

古堞高千雉,危亭屹巨犀。

云霄知路近,星斗入檐低。

山缭龙盘脊,江涵虎踞蹄。

相携倚秋阁,得失付虫鸡。

(0)

次韵杨少辅山居六咏·其二凿池

萧萧足佳致,心远地自偏。

斫去苍苔纹,得此清泠泉。

湛然不容滓,于以明性天。

肯复以童儿,见诮韩公篇。

(0)

游南山晚归二首·其一

乐事惬幽讨,闲情便旧游。

梳风修竹晚,挂日老枫秋。

一饱桑门饭,百忘尘世忧。

萧条茅屋下,可以纵冥搜。

(0)

陶潜咏

五个门前柳,千年身后名。

挂冠真避俗,自祭颇忘情。

且进杯中物,何劳弦上声。

诗篇经李杜,犹得擅精清。

(0)

送别姚令声删定还诸暨

昔嗟九载一相见,伊我与君俱赋诗。

只今又话十年别,襆被可辞同宿期。

相欢美酒如倾水,我歌日暮惊风起。

惜君抑塞抱奇才,拳局骅骝垂两耳。

汉朝公卿忌贾生,世路古已悲难行。

如君不入中兴用,脱帽置酒来耦耕。

君马欲东还语别,细雨黄花正愁绝。

一尊不更苦留君,后日空嗟共明月。

(0)

赠青城道人

道人来自青城巅,飘飘逸气凌云烟。

青鞋布袜久游世,踏尽海宇名山川。

琴心三叠得妙旨,华顶一路通幽禅。

自言早岁拾瑶草,往往鹤上逢真仙。

惜哉食服只半剂,犹与人世相周旋。

曾期汗漫九垓外,决去已复挥骡鞭。

伊予此生一念误,遂堕尘网嗟拘挛。

镜中华发已疏索,肘后丹经犹弃捐。

三山银阙眇何许,怅望碧海波翻天。

因君告我独往意,伎痒竦踊心茫然。

莫言得道两尘隔,蓬岛只在拄杖前。

定知后会君刮眼,看我玉练还颓年。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