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欲求法,初参沩印禅。
已知物外趣,顿谢区中缘。
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即心如有證,何暇问方圆。
畴昔欲求法,初参沩印禅。
已知物外趣,顿谢区中缘。
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即心如有證,何暇问方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奉陪颖叔和觉师》,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的追求与理解。
“畴昔欲求法,初参沩印禅。” 开篇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寻求佛法的经历,最初接触的是沩印禅师的教诲。这里“畴昔”表示过去,“欲求法”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渴望与追求。“初参”说明这是他初次接触佛法,而“沩印禅”则是指沩山灵佑禅师的禅法,暗示了诗人对高深佛法的向往。
“已知物外趣,顿谢区中缘。” 接下来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佛法的引导下,已经领悟到超越世俗的趣味,从而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尘世中的种种牵绊。这里的“物外趣”指的是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追求,“顿谢”则强调了这种放弃的果断与彻底。
“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他表明自己不会效仿那些只追求表面形式的修行者(“兰那行”),而是坚信最终会达到佛国兜率天的境界。这里“兜率天”是佛教中的一个天界,象征着极乐与圆满。
“即心如有證,何暇问方圆。” 最后两句,诗人总结了他对佛法的体悟。他认为,只要内心真正有所证悟,那么对于佛法的深浅、形式与否都已经不再重要,无需再追问。这里的“即心”指的是内心的觉悟,“有證”则表示已经获得某种认知或体验,“何暇问方圆”则意味着在真正的觉悟面前,一切外在的形式和规则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佛法的追求与理解,展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綵系臂,家家禦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
《端午述怀》【宋·白玉蟾】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桐花入鬓綵系臂,家家禦疫折桃枝。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羹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
https://shici.929r.com/shici/XdseCU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