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陪颖叔和觉师》
《奉陪颖叔和觉师》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畴昔欲求法,初参沩印禅。

已知物外趣,顿谢区中缘。

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即心如有證,何暇问方圆。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奉陪颖叔和觉师》,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的追求与理解。

“畴昔欲求法,初参沩印禅。” 开篇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寻求佛法的经历,最初接触的是沩印禅师的教诲。这里“畴昔”表示过去,“欲求法”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渴望与追求。“初参”说明这是他初次接触佛法,而“沩印禅”则是指沩山灵佑禅师的禅法,暗示了诗人对高深佛法的向往。

“已知物外趣,顿谢区中缘。” 接下来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佛法的引导下,已经领悟到超越世俗的趣味,从而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尘世中的种种牵绊。这里的“物外趣”指的是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追求,“顿谢”则强调了这种放弃的果断与彻底。

“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他表明自己不会效仿那些只追求表面形式的修行者(“兰那行”),而是坚信最终会达到佛国兜率天的境界。这里“兜率天”是佛教中的一个天界,象征着极乐与圆满。

“即心如有證,何暇问方圆。” 最后两句,诗人总结了他对佛法的体悟。他认为,只要内心真正有所证悟,那么对于佛法的深浅、形式与否都已经不再重要,无需再追问。这里的“即心”指的是内心的觉悟,“有證”则表示已经获得某种认知或体验,“何暇问方圆”则意味着在真正的觉悟面前,一切外在的形式和规则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佛法的追求与理解,展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闲兴

大匠构厦屋,取直弃曲木。

如何官择人,弃直独取曲。

养苗除稂莠,养民除贪垢。

存莠苗不硕,去贪民自富。

(0)

鹤谣·其四

鹤者飞仙之御兮英英,十二裙兮六六领,翻而来兮华亭。

(0)

棹歌九章寄彭鹤林·其四

岸上酒旗舞,寒芜生秋风。

谁家六七童,手持金芙蓉。

(0)

九曲杂咏.四曲金鸡岩

水满寒潭潭著月,山藏空谷正吞烟。

金鸡初报洞中晓,咿喔一声飞上天。

(0)

端午述怀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綵系臂,家家禦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

(0)

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三

去年五月访丹元,月谷先生与我言。

将谓此生共茅舍,不知何事速云轩。

亲书数卷空悬壁,旧隐三间半掩门。

雪魄冰魂无处觅,秋烟秋雨暗孤村。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