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体恭俭,陈粟俯丘山。
易世因其资,气欲盖九纮。
柏梁既以灾,建章遂造天。
蜀汉穷材木,少府罄金钱。
原麓既如髡,闾井宁不然。
感此池上翁,精灵泣帝前。
天心虽仁爱,毋乃滋倒悬。
文景体恭俭,陈粟俯丘山。
易世因其资,气欲盖九纮。
柏梁既以灾,建章遂造天。
蜀汉穷材木,少府罄金钱。
原麓既如髡,闾井宁不然。
感此池上翁,精灵泣帝前。
天心虽仁爱,毋乃滋倒悬。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寓怀(其十五)》,主要通过对文景之治和汉代建筑的描绘,表达了对奢侈靡费的批评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文景体恭俭”赞扬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简朴风尚,接下来的“陈粟俯丘山”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积累的丰厚物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易世因其资”,帝王们的欲望膨胀,如“气欲盖九纮”,暗示了过度奢华。
诗人提及柏梁台的火灾和建章宫的宏大规模,暗指汉武帝时期的豪奢,如蜀汉穷尽材木,少府耗尽财富。“原麓既如髡,闾井宁不然”进一步揭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连基本的屋舍都无法保障。最后,诗人借“池上翁”和“精灵泣帝前”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天意是否仁爱的质疑:“天心虽仁爱,毋乃滋倒悬”,意思是即使天意仁慈,这样的不公也如同悬挂的重物,令人悲痛。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讽刺诗,通过历史典故,揭示了社会不公和统治者的奢侈,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雪霁灯前,寒销笛里,匆匆忽换时序。
蕙心易长愁根,柳枝更添恨绪。
凭高极目,问不出、春来何处。
看大江、暖翠浮空,渐活万山烟树。
前岁约、探芳俊侣。今岁作、浪游倦旅。
艳辰偏在天涯,旧盟又辜绣户。
芳华如水,怕闷损、玉台情素。
便画船、归趁东风,已是绿阴飞絮。
穷达由天,拥万卷、百城南面。
都则是、子虚乌有,雄文谁荐。
长啸烟霞湖海伴,良辰樽俎逍遥撰。
尽诸君、钟鼎与山林,从吾便。蛮与触,方酣战。
蜂与蚁,方开宴。惜祖龙未竟,还留笔砚。
八九胸中云梦泽,三千书牍回心院。
醉中山、此日杖头钱,卿钗钏。
流水荒湾,孤蓬又倚,旅魂凄断。
红舷扣缓,玉钩芳思催变。
题糕人去欧盟冷,倩谁问、堤阴旧馆。
叹孤城寂寞,琼箫歌罢,野笳惊换。桥畔。秋声战。
似小队弓刀,阵云零乱。团鸦噪晚,柳丝凋翠谁绾。
西风十里扬州路,听呜咽、寒潮弄远。
怕青鬓、对吴钩,一夜霜华浸满。
玉磬山房好。算从前、风流文沈,真堪压倒。
绝学河汾还记取,莫问蓬莱瀛岛。
喜立雪、门庭却扫。
欹帽巡檐无个事,索梅花、铁笛舒长啸。
谁种就,金光草。子云阁上欣相召。
指狂奴、频年漂泊,雪泥鸿爪。
同学少年都不贱,只有侯芭渐老。
直愧煞、文章庾鲍。
弹铗归来空袖手,话秦松、记得烟云绕。
聊绘取,期壶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