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明经有清秩,当在石渠中。

独往宣城郡,高斋谒谢公。

寒原正芜漫,夕鸟自西东。

秋日不堪别,凄凄多朔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jīngzhàosuídēngshòu广guǎngwèi
táng / wéiyìng

míngjīngyǒuqīngzhìdāngzàishízhōng
wǎngxuānchéngjùngāozhāixiègōng

hányuánzhèngmànniǎo西dōng
qiūkānbiéduōshuòfēng

翻译
明经科考得高位,应是在石渠阁中任职。
独自前往宣城郡,去高斋拜见谢公。
寒冷的原野一片荒芜,傍晚的鸟儿各自东西飞。
秋日离别实在伤感,凄凉中多是北风吹。
注释
明经: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科,主要考查儒家经典。
石渠中:代指朝廷或重要官署,因汉代有石渠阁,常用来存放儒家经典。
宣城郡:古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一带。
谢公:指谢朓,南朝齐代著名诗人,曾任宣城太守。
芜漫:荒芜、杂乱无章。
夕鸟:傍晚归巢的鸟儿,象征时光流逝或人生的无常。
朔风:北风,此处渲染了秋天的凄凉气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名为《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诗中描绘了秋天送别的凄凉情景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明经有清秩,当在石渠中。独往宣城郡,高斋谒谢公。"

开篇便以“明经”点出赵随登科之事,表达了对其学业的肯定与期许。“当在石渠中”则暗示了一种清净超脱的境界。而后两句则写出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以及高洁的情操。

"寒原正芜漫,夕鸟自西东。秋日不堪别,凄凄多朔风。"

这里则是描绘送别时的氛围与情感。“寒原”、“芜漫”营造了一种萧瑟而寂静的景象,“夕鸟自西东”则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愁思。而“秋日不堪别”,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痛楚的深切感受。末句“凄凄多朔风”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朋友登科授职而远行时作者的心境变化,以及对友谊长存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盆松篇

郁郁盆中松,矫矫当风舞。

叶叶相承接,枝枝相拄,青阳发群萌,葱茜自媚妩。

以彼干霄姿,甘此玩好伍。

灌溉岂不勤,涓滴泽已溥。

焉知生性漓,憔悴气莫吐。

深山有孤根,夜夜㖃雷雨。

上枝巢鸾凰,下枝卧虬虎。

神物遇有时,那许问斤斧。

岿然七庙尊,丹雘作梁柱。

陋彼盆中质,终年依浅土。

斩伐虽无忧,尺寸安足补。

托根良独难,弃置等灌莽。

躁进与晚成,岂不在自取。

(0)

喜得家书口占长句

又是山城半载过,客中是处寄吟窝。

人如明月圆时少,友似东风散处多。

一第艰难负镫火,十年贫贱托诗歌。

家书乍报高堂健,今日春晖喜若何。

(0)

七月五日郑高密生日和稷坰韵

先生能发公羊学,畏友重开此日筵。

后至莫辜宾客会,清时那有党人篇。

石犀取悦终为病,木雁论材或自全。

奈此洛阳风雨感,且拚一斛醉来眠。

(0)

清波

清波宛宛汉沈沈,玉海无风渡碧浔。

龙藏展绡多绮思,凤台戛磬有笙音。

徘徊未藉霞笼佩,谪降仍闻月抱襟。

织女星三媭女四,不知谁动爱才心。

(0)

谢氏池亭

环碧写山屏,秋光上小亭。

露摇鱼缀尾,风定鸟梳翎。

金橘悬衣桁,银荷汎酒舲。

双鬟筝一曲,明婳亦堪听。

(0)

扬州送叔起

深交结行路,欲别心横飞。

迢迢扬子江,梦与闲鸥依。

君子惜良时,浮踪无定期。

烟树一以合,倏觉形神违。

自我出京邑,与子多歌诗。

千载未遑计,但伤今时非。横览天下才,跅?谁中规。

风骚冠百代,忆旨参几微。

读书无高勋,文字徒喜悲。

与世惧无益,肯以空名垂。

抗怀同心侣,誓念惩诡随。

庶几真性情,崛发山川辉。

艺苑不丈夫,况复苦弄姿。

矫首望云鹤,蔚为丹霄仪。

今兹一挥手,去去毋然疑。

篇章翊世运,得句山岳齐。

因之崇亮节,欲使东流西。

本根共树立,相思夫何为。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