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攻说守漫多端,谁把先朝事细看。
弃夏西陲忘险要,失燕北面受风寒。
傍无公议扶种李,中有流言沮范韩。
寄语深衣挥麈者,身经目击始知难。
谈攻说守漫多端,谁把先朝事细看。
弃夏西陲忘险要,失燕北面受风寒。
傍无公议扶种李,中有流言沮范韩。
寄语深衣挥麈者,身经目击始知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感昔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悟和对于治国安邦之道的思考。
“谈攻说守漫多端”,开篇即点明军事战略讨论繁复,但往往缺乏实效。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对于战争与防御的种种议论,其深度和广泛性,显示了国家安全和国防问题的重要性。
“谁把先朝事细看”,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谁真正能够仔细研究和领悟历史上前代的经验教训。这个问题暗示着当时人们对于历史经验的忽视和轻视。
接下来的“弃夏西陲忘险要,失燕北面受风寒”则是具体例证。夏国西边的疆域,以及燕国北面的防御都曾经是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而现在,这些地方的重要性已经被人忽略了,导致国家防线薄弱,受到外来侵扰。
“傍无公议扶种李,中有流言沮范韩”,这两句诗表达的是朝廷内部缺乏公正的声音,而是充斥着私议和流言,影响到像李、范、韩这样的忠诚之臣。这里的“傍”字用得非常精准,既指朝政之旁,也隐含了外界对朝政的干扰。
最后,“寄语深衣挥麈者,身经目击始知难”,诗人通过对那些在寒冷中仍旧坚持职责的人发出感慨。这里的“深衣”指的是厚重的冬衣,而“挥麈者”则是古代一种驱散寒气的动作。诗句表达了只有亲身经历过困难和挑战,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艰辛。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批评,强调了治国安邦的复杂性,以及对于忠诚、公正声音的渴望。诗人以深邃的思想和精美的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沉重和个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