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
野人望久翻惆怅,无奈浮云灭又生。
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
野人望久翻惆怅,无奈浮云灭又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潘阆在中秋之夜登城赏月的情景。"待月中秋上古城",寥寥几字便展现出诗人对月圆佳节的期待和对高处赏月的独特选择。"迥然光掩别宵明",形象地描绘了中秋月光的明亮与特别,与寻常夜晚的月色相比,显得更为耀眼。
然而,"野人望久翻惆怅",诗人由月光的明亮转而抒发内心的情感,虽然景色优美,但长久凝望却引发了他的惆怅。这惆怅可能源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或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无奈浮云灭又生",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变幻莫测,即使月光被浮云遮挡,也暗示着世事的不稳定性,使得诗人的情绪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中秋赏月这一传统题材,融入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哲思,展现了宋词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
外省抡才,诏书下、芝泥犹湿。
应料得、出奇锦绣,争辉金碧。
三级浪高鱼已化,九霄路远鹏方息。
有宗工、此地独持衡,将专席。岁月晚,霜风急。
嗟老子,为行客。念昔陪班缀,今亲辞色。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
也不须、因赋大刀头,归心折。
飞雨一番,杜宇数声,东君又回。
对花垂粉泪,舟移洛浦,柳眉颦黛,马走章台。
南架海棠,北窗红药,都是当年手自栽。
伤离别,想今朝去也,明日重来。轩车且莫相催。
待细把衷肠诉此怀。
这画阑六曲,懒和月倚,朱帘十二,不与风开。
青杏园林,朱樱酪酒,争似和羹雪后梅。
那时节,好都将心事,分付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