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
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
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端午节庆祝图景,通过几个精炼的画面展现了当日的欢乐气氛。"江上何人吊屈平"一句,设置了场景,让读者想象有人在河畔为屈原之灵举行祭祀活动,传统中屈原被视为爱国诗人的代表,因此这一行为也彰显了古人对其的崇敬。
接下来的"但闻风俗彩舟轻"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描绘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参与竞渡活动的情景。"彩舟"指的是装饰华丽的龙船,而"轻"字则传达了一种飘逸、活泼的感觉。
第三句"空斋无事同儿戏"表面上看似平淡,但实际上却透露出诗人在端午这一天与孩童一同嬉戏,共同享受节日欢乐的场景。这里的"空斋"意味着没有正式的工作或学习,只是闲适之时。
最后一句"学系朱丝辟五兵"则显示了端午节不仅仅是游乐,还包含有教育和武术训练的传统。在古代,"朱丝"通常指的是用红丝线系缚的箭矢,而"辟五兵"则意味着学习各种武艺。这里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现了端午节中对后代的期望,即不仅要有文治,也要有武备。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
蜀道不难兮,君无听李白之狂歌。
石栈梯云入翠阆,峡船溯水通银河,栈平峡稳行人多。
滟滪堆前落锦帆,诸生郊谒冠峨峨。
秋堂晨鼓讲义出,亭夫樵竖知丘轲。
官冷莫思归去来,且可淡饭闲吟哦。
君不见江西峤南贼未灭,仕者蚤夜防弓戈。
是去年、春草又凄凄,尘生缕金衣。
怅朱颜为土,白杨堪柱,燕子谁依。
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
辽鹤归来后,城亦全非。
更有延平一剑,向风雷半夜,何处寻伊。
怪天天何物,堪作玉弹棋。
到年年、无肠堪断,向清明、独自掩荆扉。
何况又、禽声杜宇,花事酴醾。
三更星月寒炯炯,四更霜风吹断梗。
晓来宇宙忽成空,万里天河堕无影。
人间世界积滓秽,化作太清无色境。
天上何人巧戏剧,笑我痴眠方怯冷。
溪头梅花老于我,卧树生鳞欲谁省。
饮羔金帐非我事,煎水何妨试双井。
眼前清致不可辜,诸公白战续清颍。
家徒四壁何所有,横悬三尺电光溜。
床头醉看白虹飞,中夜犹惊玉龙吼。
潜倚空山泣鬼神,寒芒逼人动牛斗。
无乃干将是前身,莫邪清淬浑天授。
今者羞为妇女看,霜棱蟠蛰匣中久。
何日露拔斩长鲸,启函一展剸犀手。
豪曹湛卢祇自珍,雷焕张华世莫遘。
傥尔识取英雄眸,此时挥霍任驰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