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向西山学采薇,可怜身瘦得名肥。
天边多少能鸣雁,不到衡阳不肯归。
欲向西山学采薇,可怜身瘦得名肥。
天边多少能鸣雁,不到衡阳不肯归。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情趣与哲思。首句“欲向西山学采薇”,诗人表达了想要效仿古代隐士,在西山学习采集野菜以自给自足的愿望,暗含着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然而,“可怜身瘦得名肥”一句却以幽默的笔触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身虽瘦弱,名声却因某种原因而显得“肥大”,这里或许是对社会评价标准的一种讽刺。
接着,“天边多少能鸣雁,不到衡阳不肯归”两句,借雁南飞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宿的思考。雁群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它们有着明确的归宿——衡阳,象征着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地或归属。诗人通过雁的迁徙行为,寄托了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追寻,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蕴含着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
种蕉甫逾年,蕉心已作花。
浓苞擢菡萏,亭亭迎日华。
瓣开如巨莲,细果密相排。
攒簇苦难展,芳绪纷如麻。
中含仙露浆,甘寒沁齿牙。
浥之润诗心,崖蜜美莫加。
奈何果方熟,枯樵及根荄。
清阴与大叶,渺若飘烟霞。
悟彼造物心,浮生信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