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砺》
《七砺》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天生忠义性,习俗岂能移。

道在国常在,我知人不知。

眼悬尧历象,心醉汉官仪。

前日喃喃者,今谁语及斯。

(0)
鉴赏

这首诗《七砺》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忠义”、“道”、“国”、“人心”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坚守,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天生忠义性,习俗岂能移。”开篇即点明了忠义之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习俗所能改变的,强调了忠义品质的内在性和不可动摇性。

颔联“道在国常在,我知人不知。”进一步阐述了忠义之道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即使在他人不理解或忽视的情况下,忠义之士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体现了忠诚者的孤独与坚持。

颈联“眼悬尧历象,心醉汉官仪。”以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和礼仪制度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缺失与遗憾。

尾联“前日喃喃者,今谁语及斯。”通过对比,指出曾经那些对忠义之道有所质疑或反对的声音,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被遗忘,只有坚守信念的人仍在默默传承和实践。

整体而言,《七砺》不仅是一首对个人道德品质的颂扬,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是对忠诚、正义与理想主义精神的深情礼赞。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吴山人见访值仆病甚谢客投诗为别勉尔奉酬

懒入应门倦,骄从伏枕生。

天殊纵吾病,客岂借时名。

河岳愁中起,风尘意未平。

所馀青眼在,惆怅为谁明。

(0)

夏日饮煦上人房·其一

野人无一事,爱尔云床眠。

缓带松风集,开樽江月悬。

僧仍解中圣,客亦喜逃禅。

欲问西来意,难从醒者传。

(0)

醉后·其二

谁道长安近,山城信自稀。

隔秋除目到,罢览故人非。

久不关吾事,频须理客衣。

明年官不解,妻子也应归。

(0)

秋夜过明卿分韵

万柝秋声傅,千门月色摇。

楚吟频诮凤,吴语乱争枭。

物议安余薄,时才益尔骄。

生平一尊酒,落魄累清朝。

(0)

时事有感·其二

娇小私相命,牵衣哭路傍。

几时堪翠靥,何物是红妆。

綦履春风薄,掖庭秋夜长。

尧年如有赖,微质等朝霜。

(0)

病甚后见舍弟至

病间吾逢弟,馀生汝得兄。

乍惊衰后态,差识变馀声。

黯淡杯仍却,踟蹰烛屡更。

时时咎吾党,词笔太峥嵘。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