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佩由来下粤东,寻真洞里启鸿濛。
苍龙时向赤霄起,丹井源还玉涧通。
自合藏书劳太史,且从挹袖问仙翁。
蓬瀛不是三山隔,却恐乘鸾向碧空。
委佩由来下粤东,寻真洞里启鸿濛。
苍龙时向赤霄起,丹井源还玉涧通。
自合藏书劳太史,且从挹袖问仙翁。
蓬瀛不是三山隔,却恐乘鸾向碧空。
此诗描绘了一次深入探寻道教圣地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奇观与神秘文化的向往与敬仰。首句“委佩由来下粤东”,开篇即以委婉之语,暗示了旅程的起点,粤东之地,自古以来便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接着,“寻真洞里启鸿濛”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神秘的探索之旅,仿佛在古老洞穴中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户。
“苍龙时向赤霄起,丹井源还玉涧通”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苍龙腾空而起,象征着力量与生机;赤霄则寓意着高远与神圣。丹井与玉涧的连接,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循环,仿佛是天地间的一条神秘通道。
“自合藏书劳太史,且从挹袖问仙翁”两句,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古代智者的尊敬。太史,古代掌管天文历法和记录历史的官员,此处暗喻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而“且从挹袖问仙翁”,则体现了诗人对道家仙人的崇敬之情,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智慧与启示。
最后,“蓬瀛不是三山隔,却恐乘鸾向碧空”两句,以浪漫的笔触,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蓬瀛与三山,均为传说中的仙山,此处虽未直接提及,但通过“不是三山隔”的转折,巧妙地引出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而“乘鸾向碧空”,则是对自由与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憧憬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知识、智慧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
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有时独斋心,髣髴梦称臣。
梦中称臣言,觉后真埃尘。
东京有眼富不如,西京无眼贫西京。
无眼犹有耳隔墙,时闻天子车辚辚。
辚辚车声辗冰玉,南郊坛上礼百神。
西明寺后穷瞎张太祝,纵尔有眼谁尔珍。
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