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散馀冱,和风汎窗棂。
披褐蔼自怡,举象难为名。
坐有素琴弹,流韵方泠泠。
往复动心志,终奏有希声。
其人五百年,遇我一朝并。
神理不可灭,道与天地贞。
使我百世下,无以移此情。
新阳散馀冱,和风汎窗棂。
披褐蔼自怡,举象难为名。
坐有素琴弹,流韵方泠泠。
往复动心志,终奏有希声。
其人五百年,遇我一朝并。
神理不可灭,道与天地贞。
使我百世下,无以移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春天景象时的内心感受。开篇“新阳散馀冱,和风汎窗棂”描绘了春日阳光洒落,和煦微风拂过窗户的温馨画面。接着“披褐蔼自怡,举象难为名”表达了诗人穿着朴素衣物,内心感到自在愉悦,却难以用言语形容这种感觉。
“坐有素琴弹,流韵方泠泠”描述了诗人静坐弹琴,琴声悠扬,如泉水般清澈。接下来“往复动心志,终奏有希声”则表达了音乐触动心灵,最终奏出了一种稀有的声音,暗示了音乐的深邃与美妙。
“其人五百年,遇我一朝并”意味着诗人遇到了一位五百年难得一见的智者或高人,两人在短暂的时间里相遇相知。“神理不可灭,道与天地贞”强调了精神真理的永恒性,与天地同存,不可磨灭。
最后“使我百世下,无以移此情”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情感能跨越千百年,永远保持不变。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音乐以及与智者的相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