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一何久,归来草树荒。
诛茅开小径,刈棘补颓墙。
几袅炉烟细,园饶井臼凉。
却怜十载事,强半滞他方。
为客一何久,归来草树荒。
诛茅开小径,刈棘补颓墙。
几袅炉烟细,园饶井臼凉。
却怜十载事,强半滞他方。
这首清代诗人王遵训的《园居(其一)》描绘了诗人久居他乡后回归家园的情景。首句“为客一何久”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间之长,归来时发现家园已物是人非,草木荒芜,显现出岁月流转的沧桑感。接下来的“诛茅开小径,刈棘补颓墙”细致地描绘了诗人亲手修复家园的场景,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辛勤的劳作。
“几袅炉烟细”通过袅袅炊烟,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气息,而“园饶井臼凉”则暗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清凉,井水与石臼的劳作声增添了生活的实感。最后两句“却怜十载事,强半滞他方”,诗人感慨十年间的生活变迁,大部分时光都在他乡度过,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田园生活,以及对过往的回忆,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问先生、丹砂几粒,是谁搓得如许。
金膏九转匆匆熟,吹落半天风雨。颜可驻。
君不见、淮王鸡犬云中去。且留小住。
待绀发徐生,虬髯更紫,重觅玉京路。
人间世,只有须眉良苦。地黄萝菔相误。
黑头自笑浑无用,一任秋霜千缕。飘弱絮。
有多少、北邙年少无寻处。尻轮堪驭。
纵亲到神山,便能屈曲,俯首看人否。
几阵鸡鸣了。听潇潇、雨声不住,天光渐晓。
料理行装催早发,多是崎岖山道。
况秋潦、行人更少。
夹路山花如堆锦,载秋光不尽车箱小。
丹砂颗,缀酸枣。长空不肯阴云扫。
荡烟丝、垂杨处处,凉蝉嘶老。
禾黍披离高原上,一夜西风吹倒。
涨溪水、孤村环抱。
转过云岗回头望,认依稀、高岭横天杪。
云又起,四山杳。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
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
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
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
不是旧时人面,奈多病多愁,花能知否。
鬓丝禅榻,寂寞闲窗,堪笑有花无酒。
意懒心慵,偏遇者、困人长昼。回首。
春渐老、花飞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