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水呜咽,磨刀易出血。
欲斩匈奴归,不顾刀头折。
男儿封侯多燕颔,此水照人人屡换。
岂惟腥膻魂不食,铁骑过之亦流汗。
朝水流兮暮水流,汉人死尽胡人休。
陇头水呜咽,磨刀易出血。
欲斩匈奴归,不顾刀头折。
男儿封侯多燕颔,此水照人人屡换。
岂惟腥膻魂不食,铁骑过之亦流汗。
朝水流兮暮水流,汉人死尽胡人休。
这首明代诗人曹学佺的《陇头水》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场景。诗的开篇通过"陇头水呜咽,磨刀易出血",以水声和磨刀的细节渲染出紧张的战前气氛,暗示了战斗的残酷与决心。接下来的"欲斩匈奴归,不顾刀头折",表达了战士们奋勇杀敌,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的决心。
"男儿封侯多燕颔,此水照人人屡换",运用典故,意指英勇的人常常因战功而封侯,但边境的变迁使得无数英魂换了一批又一批。这里的"此水照人人屡换"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无情和牺牲的频繁。
"岂惟腥膻魂不食,铁骑过之亦流汗",进一步强调了战场的恶劣环境和士兵们的艰辛,连铁骑经过这样的地方也会因恐惧或同情而流汗,反映出战争对人性的考验。
最后两句"朝水流兮暮水流,汉人死尽胡人休",以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战争的持久和汉人的牺牲,同时也预示着如果汉人终将耗尽,那么胡人也将无法继续这场无休止的争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悲壮的笔触,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具有强烈的边塞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