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随人得,精修道不迷。
研穷深理路,造化隐端倪。
云引龙吟穴,风生虎啸溪。
少知愚岂解,南北与东西。
形影随人得,精修道不迷。
研穷深理路,造化隐端倪。
云引龙吟穴,风生虎啸溪。
少知愚岂解,南北与东西。
这首诗名为《逍遥咏(其十三)》,出自北宋时期的词人赵炅之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
“形影随人得,精修道不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法修行的理解和态度,强调通过个人修为,能够获得内在的觉悟,不会迷失方向。
“研穷深理路,造化隐端倪。”这里,“研穷深理”意味着探索宇宙万物之理,而“造化隐端倪”则是指自然界中无尽的奥秘和奇迹。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哲学的思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
“云引龙吟穴,风生虎啸溪。”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云如同引导龙蛇般穿梭于山间,而风则似猛虎在溪谷中怒吼。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寓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宏大与激越。
“少知愚岂解,南北与东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知识的态度,即使自己不是什么都懂,但也不介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最后,“南北与东西”则象征着无所畏惧、四处逍遥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赵炅对于个人修行、自然哲学以及自由生灵的深刻领悟,是一篇融合了道家思想和山水田园意境的佳作。
甘棠风雅美贤臣,伐树悽悽亦圣人。
因感得时留蔽芾,更嗟无位泣麒麟。
谁知素教长多难,我向清朝自不辰。
听讼何如使无讼,与君忧道合沾巾。
我年数七十,不过春五来。
素心岁月尽,白发日夜催。
纵怀独往愿,欲去心先回。
惟思百境空,洗此一念埃。
喜逢邓仲子,妙语惊奔雷。
未登黄金台,要是白玉杯。
安能驾飞车,与子相追陪。
姑借喝月术,救我年龄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