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春石是孤山,山下渔人戴鹖冠。
花发广陵忌捩拖,水吞云梦好持竿。
珠光电转龙堂昼,玉屑空飞兔臼寒。
一曲菱歌歌遽止,冯夷按节鼓狂澜。
大江春石是孤山,山下渔人戴鹖冠。
花发广陵忌捩拖,水吞云梦好持竿。
珠光电转龙堂昼,玉屑空飞兔臼寒。
一曲菱歌歌遽止,冯夷按节鼓狂澜。
这首元代诗人俞远的《澄江八景(其四)孤山钓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边垂钓图景。诗中以“大江春石是孤山”开篇,巧妙地将孤山与大江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壮阔的氛围。接着,“山下渔人戴鹖冠”,通过渔人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江边的宁静与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花发广陵忌捩拖,水吞云梦好持竿”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广陵花开的美景,另一方面则通过“水吞云梦”展现江水浩渺的气势,暗示了垂钓者所处环境的辽阔与深邃。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珠光电转龙堂昼,玉屑空飞兔臼寒”则是对垂钓场景的细腻刻画,通过“珠光电转”和“玉屑空飞”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江面的光亮与寒冷,以及垂钓者在月光下的专注与宁静。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
最后,“一曲菱歌歌遽止,冯夷按节鼓狂澜”以菱歌的突然停止和冯夷(水神)按节击鼓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动态感的氛围,既是对垂钓活动结束的描述,也是对自然力量的象征性表现,寓意着自然界中和谐与力量的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山、江水、垂钓者、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三尺枯桐树,相随年岁深。
此行端有意,何处托知音。
隐隐青山夜,寥寥太古心。
空携水仙曲,更向海中岑。
孤峰碧峭,长云中瑶草。群鹿甡甡怪希有。
想嵩阳少室,曾伴松乔,知踏遍、白石苍苔多少。
逸人尘外趣,医凤骖鸾,梦上瀛洲历蓬岛。
蓦见此山中、便对烟霞,喜共约、长为侪友。
为借问、仙翁在何方,愿同往从之,遍窥岩岫。
淇澳风清,渭川月朗,此时天产耆英。
苍苍标格,挺出白云层。
最好坚心劲节,傲多少、桃李虚情。
人都道,孙枝子叶,早已肖龙形。
长春,曾不老,襟怀一片,玉立冰清。
喜七贤六逸,总是交朋。
试听铿金戛玉,玉堂上压倒梅兄。
君知否,平安信好,永耐岁寒盟。
江湖渺何许,归兴浩无边。
忽闻数声水调,令我意悠然。
莫笑盆池咫尺,移得风烟万顷,来傍小窗前。
稀疏淡红翠,特地向人妍。华峰头,花十丈,藕如船。
那知此中佳趣,别是一壶天。
倒挽碧筒酾酒,醉卧绿云深处,云影自田田。
梦中呼一叶,散发枕书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