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重雨垂垂,到黄昏、又是晴期无准。
微醉更添衣,重篝腻、先到江南梅信。
扶头睡味,殢人依旧年时病。
多恐银荷灯照处,闲了水晶双枕。
梦中还问红楼,只纱窗、似雾琴弦微润。
燕子不归来,葳蕤琐、斜阁栏干秋影。
空阶点滴,漏声遥隔重门静。
为想禅床同听客,凋得几丝青鬓。
帘重雨垂垂,到黄昏、又是晴期无准。
微醉更添衣,重篝腻、先到江南梅信。
扶头睡味,殢人依旧年时病。
多恐银荷灯照处,闲了水晶双枕。
梦中还问红楼,只纱窗、似雾琴弦微润。
燕子不归来,葳蕤琐、斜阁栏干秋影。
空阶点滴,漏声遥隔重门静。
为想禅床同听客,凋得几丝青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的微妙与情感的复杂。诗人以帘垂雨、晴期无准、微醉添衣等细节,营造出一种既朦胧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重篝腻、先到江南梅信"一句,巧妙地将江南早梅的讯息融入情境之中,暗示着时光流转与季节更替。
"扶头睡味,殢人依旧年时病",诗人借酒消愁,却难以摆脱内心的困扰,仿佛旧日的病痛再次袭来,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多恐银荷灯照处,闲了水晶双枕",在灯光下,诗人担心自己会因闲暇而忽视了与爱人共度的时光,流露出对爱情的珍惜与忧虑。
接下来的"梦中还问红楼,只纱窗、似雾琴弦微润",诗人似乎在梦中回到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纱窗外的琴弦微润,仿佛是情感的寄托,进一步深化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燕子不归来,葳蕤琐、斜阁栏干秋影",燕子未归,象征着离别的哀愁,而栏杆上的秋影则增添了几分凄凉。"空阶点滴,漏声遥隔重门静",空旷的台阶上滴答作响,远处传来的时间流逝的声音,与寂静的门户形成对比,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和孤独的情绪。
最后的"为想禅床同听客,凋得几丝青鬓",诗人想象着与爱人共同聆听禅床旁的客人谈话,却感叹岁月无情,自己的青丝已渐渐变白,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