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一片月,万古中秋期。
我生自能视,六十一遇之。
孩童不足论,弱冠始有知。
有酒不能饮,而况能吟诗。
天道有阴晴,世途多别离。
高思华峰顶,旷忆沧江湄。
幽居未成往,对影空嗟而。
今逢圣明运,适我病起时。
东亭海云散,寒光益轩墀。
邀我平生友,清尊复在斯。
今夕如不乐,问君欲奚为。
青天一片月,万古中秋期。
我生自能视,六十一遇之。
孩童不足论,弱冠始有知。
有酒不能饮,而况能吟诗。
天道有阴晴,世途多别离。
高思华峰顶,旷忆沧江湄。
幽居未成往,对影空嗟而。
今逢圣明运,适我病起时。
东亭海云散,寒光益轩墀。
邀我平生友,清尊复在斯。
今夕如不乐,问君欲奚为。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青天一片月,万古中秋期”以月亮作为引子,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暗示着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我生自能视,六十一遇之”则转而探讨个人的生命体验,将个人生命中的某个特定时刻与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相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孩童不足论,弱冠始有知”两句,通过年龄的成长过程,反映了知识与理解的逐渐积累,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阶段的感慨。接下来,“有酒不能饮,而况能吟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即使身处美景之中,却难以释放情感,更不用说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天道有阴晴,世途多别离”揭示了自然界与人世间都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变化,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随后,“高思华峰顶,旷忆沧江湄”通过想象中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幽居未成往,对影空嗟而”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但现实的束缚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今逢圣明运,适我病起时”则在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中,找到了一丝安慰与希望。
最后,“东亭海云散,寒光益轩墀”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预示着新的开始。“邀我平生友,清尊复在斯”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相聚的喜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今夕如不乐,问君欲奚为”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秋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秋度重阳尽,寒随夜雨来。
菊荒陶令宅,云暗越王台。
战伐行人苦,诛求寡妇哀。
济时无上策,尸位愧庸才。
北去瞻天远,南游指日回。
客愁长自写,乡思不堪裁。
海上云千叠,生前酒一杯。
相思存潦倒,远别漫徘徊。
伫看凌霄翮,春风到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