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其六》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其六》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古风

朔吹号枯藤,日暮殊未息。

居人事塞向,鸷鸟厉高翼。

不知夜来雪,庭户皓已积。

来麰端可期,三白已兆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山斋的景象与诗人的心情。首句“朔吹号枯藤”,以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摇动着干枯的藤蔓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肃杀的氛围。接着,“日暮殊未息”进一步强调了风的持续与强烈,直到傍晚仍未停歇,暗示了环境的恶劣。

“居人事塞向,鸷鸟厉高翼”两句,通过人的避寒与猛禽的飞翔对比,展现了人在严冬中的困顿与自然界的生机。人因为寒冷而选择闭门不出,而猛禽则在高空展翅翱翔,自由自在。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隐含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不知夜来雪,庭户皓已积”转而描写夜晚降雪的情景,用“皓”字形容雪的洁白与厚重,表现了雪后世界的一片银装素裹,静谧而纯净。这种景象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宁静与喜悦的外化。

最后,“来麰端可期,三白已兆一”表达了对春耕的期待和对丰收的憧憬。“三白兆一”是古代农谚,意指连续三年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这不仅是对自然循环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敏感与思考,以及对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文徵明作为明代文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三

夜雨偏伤独睡情,芭蕉点点助寒声。

分明隔著窗儿纸,直向心头滴到明。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六十三

不觉门外春已过,只说饮酒日豪吟。

林花尽褪娟娟色,涧竹都成密密阴。

(0)

次浔阳二首·其二

几欲香山寻九老,十年未办草空赀。

苍苔石镜应涵月,白社莲花想满池。

世外丛林秋似水,天涯迁客鬓成丝。

黄芦苦竹湓江岸,独舣扁舟岁晚时。

(0)

送夏仲寅之桐城

山到淮西迤逦平,舒州遥对皖公城。

怜君岁晚之官去,似我年时捧檄行。

书卷更因为县废,诗篇浑要在朝清。

寿阳千载遗祠庙,为捋江萍一荐馨。

(0)

过扬州怀萧太守惟一二首·其二

二十四桥春水波,东风杨柳客船过。

关心往事成陈迹,照眼花枝奈老何。

狂客此时全错落,紫骝无状玉盘陀。

淡云芳草繁华地,不道游人感慨多。

(0)

过扬州怀萧太守惟一二首·其一

不到扬州四五年,凌风台观尚依然。

天晴锦树开千叶,雨过琼花耀八仙。

杜牧愁来春寂寂,何郎老去月娟娟。

风流太守今尘土,谁借缠腰十万钱。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