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珂迎帝子,伐木礼嘉宾。
莫作人间会,山花几度春。
鸣珂迎帝子,伐木礼嘉宾。
莫作人间会,山花几度春。
这首诗描绘了在壮丽的山景中举行的一场盛会,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鸣珂迎帝子,伐木礼嘉宾",鸣珂是指古代贵族出行时马鞍上装饰的铃铛,这里象征着隆重的迎接仪式;伐木则是准备木材以示对嘉宾的尊重和欢迎。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热烈而庄重的迎接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莫作人间会,山花几度春",则表达了对这场盛会超越世俗的赞美。诗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人间的聚会,更是一次与自然、与春天、与美好时光的深刻连接。山花几度春,意味着在这片山林间,春光与美丽将会反复呈现,暗示了这次聚会的美好与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向往。
诸葛见益州,释耒答三顾。
川流恨未平,武功原上路。
杜微对诸葛,舆致但求去。
倾心倚经纶,坐上漫书疏。
白鸥渺蒹葭,霜鹘在指呼。
借问诸葛公,如何迎主簿。
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
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
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
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
余欲造之深,抽琴去其轸。
寄寂喧鬨间,此道有汲引。
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
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
大小穷鹏鴳,短长见椿槿。
欲闻寂时声,黄钟在龙笋。
松枯竹瘦,是其岁寒也。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
取多国士,庄严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
首出万物,渊默雷吼,寂寥者之参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则惊僧繇而走巫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