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
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
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
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
余欲造之深,抽琴去其轸。
寄寂喧鬨间,此道有汲引。
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
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
大小穷鹏鴳,短长见椿槿。
欲闻寂时声,黄钟在龙笋。
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
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
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
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
余欲造之深,抽琴去其轸。
寄寂喧鬨间,此道有汲引。
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
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
大小穷鹏鴳,短长见椿槿。
欲闻寂时声,黄钟在龙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孙子实题少章寄寂斋》,通过对虚名的反思和对两位美德之士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道德修养的重视。首句“虚名误壮夫”揭示了名利对人的误导,接着通过“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描绘出追求功名者劳碌的形象,与“衡门下,身与天地准”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
诗人提到秦晁两位美士,他们品行端正,诗人想深入交往,甚至愿意放下繁琐的琴弦,寓居于宁静与喧嚣之间,寻求内心的提升。诗中还借监狱中的鞭笞声和市场的嘈杂声,反衬出寂斋的清静,以及两位贤者如圭玉般的内在品质。
“大小穷鹏鴳,短长见椿槿”运用比喻,说明人生境界有高低,见识有长短,就像鸟儿的飞翔和树木的生长。最后,诗人以“欲闻寂时声,黄钟在龙笋”表达对寂斋那种超越世俗,达到深远宁静境界的向往,如同黄钟大吕般悠扬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世俗浮华的批判,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体现了黄庭坚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