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四十八》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四十八》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偈颂

祖师不来,曹溪路上生深棘。

善财别后,楼阁门前草自青。

直下穿过髑髅,换却眼睛。

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意境为载体,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修行的智慧。

“祖师不来,曹溪路上生深棘”,开篇即以“祖师”这一禅宗概念引入,暗指佛法的传承与断绝。曹溪,即六祖慧能说法之地,此处用以象征佛法的源头。然而,“祖师不来”,意味着佛法的传承可能中断,道路变得荆棘丛生,暗示了修行者在追寻真理之路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善财别后,楼阁门前草自青”,善财童子是《华严经》中的重要人物,象征着虔诚的求道者。此句通过善财童子离别后的景象,比喻修行者的孤独与坚持,即使外界环境如常,内心的修行之路却需独自探索。

“直下穿过髑髅,换却眼睛”,“髑髅”象征死亡或生命的终结,这里用以比喻彻底的觉悟与解脱。通过“直下穿过”这一动作,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勇敢面对生死,超越自我,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智慧的提升。“换却眼睛”则寓意着从新的视角看待世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洞察。

“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洪波”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挑战,而“弄潮人”则是指能够驾驭风浪、勇往直前的人。这句话鼓励修行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保持坚定与灵活,如同在汹涌的海浪中驾驭船只,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彼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传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面对困境与挑战,需要勇于探索、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心灵的觉醒与智慧的升华。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游白云山

西山矜霁色,林岭溯晨光。

万象露荣秀,熙然数盛阳。

扶筇喜暄暖,更得春日长。

回阡互亏蔽,丛薄纷青黄。

溪桥觉飞动,涨水起连航。

杳杳岩壑步,翛翛松桂香。

道人诵所闻,坐使身世忘。

谁我共出处,闲人澹徊翔。

风铃有妙想,天乐浮图傍。

非徒爱石壁,行将营草堂。

彼哉楚人子,记恨撷幽芳。

(0)

句·其八十七

远屿迎樯出,寒林带岸回。

(0)

十二月奉母上衢州

海上游子归,江上片帆挂。

此行异寻常,侍母得情话。

骨肉五六人,贫困不知惫。

浙水三折波,溯洄波明快。

风雨万山号,芦荻两岸拜。

舟无离别人,目之皆图画。

(0)

答杨世子诗

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

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

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

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

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

奇声振宛洛,雅论穷名理。

伊余苦疲病,寂寞罕宾游。

不言驱驷马,于焉访一丘。

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

优枕空长想,骖蹇遂无由。

忽此承来翰,华藻殊辉焕。

虽则滥吹嘘,可以蠲忧叹。

怀袖终不灭,掌握方留玩。

和风初应律,山莺已复新。

芳菲徒自好,节物不关人。

劳歌虽有曲,无以报阳春。

(0)

法乐辞·其七

明心弘十力,寂虑安四禅。

青禽承逸轨,文骊镜重川。

鹫严标远胜,鹿野究清玄。

不有希世宝,何以导濛泉。

(0)

诗二十五首·其八九月六日夕云林喻作与许侯

沧房焕东霞,紫造浮绛晨。

双德秉道宗,作镇真伯藩。

八台可盻目,北看乃飞元。

清净云中视,眇眇蹑景迁。

吐纳洞岭秀,藏晖隐东山。

久安人事上,日也无虚间。

岂若易翁质,反此孩中颜。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