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信善言,发仓不宿善。
如伤本夙衷,岂待沟壑转。
高山切景仰,亹亹中心勉。
富民信善言,发仓不宿善。
如伤本夙衷,岂待沟壑转。
高山切景仰,亹亹中心勉。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题养正图六十首》中的第三十六首,主题为“振贷贫民”。诗中表达了对富人慷慨解囊、救助贫困民众行为的赞赏与敬佩。
首句“富民信善言”,赞扬了富人以善言示人,体现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接着,“发仓不宿善”进一步强调,当富人打开仓库,将粮食分发给贫困者时,这种善行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出于他们长久以来的善良本性。
“如伤本夙衷,岂待沟壑转”两句,通过类比手法,说明了富人的善举源自于他们内心的善良,而非迫于困境才施以援手。这里“伤本夙衷”意指内心深处的善良,而“沟壑转”则比喻陷入绝境,以此强调富人的善行是出于本心,而非外在压力。
最后,“高山切景仰,亹亹中心勉”表达了对富人善行的高度敬仰和内心的激励。这里的“高山”象征着崇高的道德品质,而“亹亹”则形容这种敬仰之情持续不断,激励人心向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赞美富人的善行,倡导社会上的互助精神和仁爱之道,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露下菱歌远,萤傍藕花流。
临溪堂上,望中依旧柳边洲。
晚暑冰肌沾汗,新浴香绵扑粉,湘簟月华浮。
长记开朱户,不寐待归舟。恍重来,思往事,搅离愁。
天涯何处,未应容易此身休。
莫问吴霜点鬓,细与蛮笺封恨,相见转绸缪。
云雨阳台梦,河汉鹊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