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藤疏影势千寻,笔补春工著意深。
止渴调羹归妙手,谁知一片岁寒心。
溪藤疏影势千寻,笔补春工著意深。
止渴调羹归妙手,谁知一片岁寒心。
此诗为宋代诗人赵昀所作,名为《题赵葵墨梅》。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通过对墨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溪藤疏影势千寻”,开篇即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溪边的藤蔓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参差不齐的影子,这些自然景象被赋予了生命力,似乎能延伸至千寻之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墨梅的姿态,更透露出画家笔下的精细与巧夺天工。
“笔补春工著意深”,这句表明画家的用心和对艺术的执着。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春天美好的寄托,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精湛,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传达。
“止渴调羹归妙手”,诗人在这里赞扬画家赵葵的技艺,能以墨梅之作,平复观众心中的渴望。"调羹"一词,常用来形容音乐的和谐美好,这里借指画家的笔法,既有声势又不失柔和,显示出画家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
“谁知一片岁寒心”,末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时代变迁、时光易逝的感慨。"一片岁寒心"暗示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中所蕴含的情感复杂与深沉,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时间无情消逝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墨梅的艺术形态,以及对画家技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尊重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时空、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雨初歇。帘卷一钩淡月。
望河汉,几点疏星,冉冉纤云度林樾。此景清更绝。
谁念温柔蕴结。
孤灯暗,独步华堂,蟋蟀莎阶弄时节。沈思恨难说。
忆花底相逢,亲赠罗缬。春鸿秋雁轻离别。
拟寻个锦鳞,寄将尺素,又恐烟波路隔越。
歌残唾壶缺。凄咽。意空切。但醉损琼卮,望断瑶阙。
御沟曾记流红叶。待何时重见,霓裳听彻。
綵楼天远,夜夜襟袖染啼血。
道人红颜映髭雪,欲与梅花斗清洁。
梦魂化作梅花神,貌得梅花最奇绝。
高轩落笔当晴曦,北风吹树寒云垂。
九霄露洗珠玉蕊,野水影动龙蛇枝。
劳生苦被烦热恼,见此令人畅怀抱。
虚堂夜半明月入,玄鹤一声惊绝倒。
西湖处士骨巳槁,湖上淡烟迷蔓草。
石坛日夜长苍苔,紫脱瑶英为谁好。
罗浮山,在何处?
闻道其间无散木,只有梅花三万树。
黄初平,在金华,山中白羊许借我,与尔并驾凌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