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萧疏近水凉,分明一径绿沉枪。
就移山近湖皆隐,放出楼高寺倒藏。
春透露梢齐曲槛,晓翻风箨过脩墙。
长堤花尽人稀少,来听蝉声伴夕阳。
精舍萧疏近水凉,分明一径绿沉枪。
就移山近湖皆隐,放出楼高寺倒藏。
春透露梢齐曲槛,晓翻风箨过脩墙。
长堤花尽人稀少,来听蝉声伴夕阳。
这首宋诗《西湖竹阁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夏日景象。诗人周弼以细腻的笔触,首先写到寺庙附近的精舍(僧舍)坐落在水边,环境清冷,竹林疏朗,仿佛一径翠绿的竹子如枪般挺立。接着,他描述了竹阁与山水的巧妙融合,山峦仿佛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隐现,而竹阁则矗立楼高,将远处的寺庙倒映其中,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
诗人进一步通过描绘春日阳光透过竹梢洒在曲折的栏杆上,以及早晨风吹过修长的竹叶,轻轻拂过墙壁,展现了竹阁的生机与宁静。长堤上的花朵已经凋零,行人稀少,这样的氛围更显寂寥。最后,诗人以夕阳西下,蝉鸣声声作结,增添了时光流转和孤独感,让人感受到竹阁寺的静美与禅意。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西湖竹阁寺独特韵味的理解和欣赏,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与禅境的追求。
一纪环墙,数年赤脚,挨他寒冷如囚。
超然一志,决要行功周。
感得神仙下界,向身中、布气如流。
无凝滞,冲和上下,相应好因由。
关西牒发我,远来东土,恣意贪求。
做天来大错,敢受绵裘。
结裹身如圌囤,招谴责、厥疾难瘳。
还团袄,潇潇洒洒,褴褛显真修。
风雪锢迁客,闭户紧蒙头。
一声门外剥啄,客有从予游。
直自离骚国里,行到林闾屋畔,万里入双眸。
世态随炎去,此意澹于秋。
感毕逋,怀秸鞠,咏夫不,寻师学道虽乐,吾母有离忧。
岁晚巫云峡雨,春日楚烟湘月,诗思满归舟。
来日重过我,应记火西流。
记幡然、持节下青云,巴月几成弦。
待竹枝歌彻,讼棠匝地,扉草连天。
却寻当年旧梦,来使蜀东川。
人物寥寥甚,禁许回旋。
愧我推挤不去,尚新官对旧,后任如前。
与故人饮酒,月露写明蠲。
叹书生、康时无计,谩忧思、时堕酒痕边。
且只愿、早休兵甲,长见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