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非好饿,展禽非好黜。
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
夷齐苟就禄,贼乱何由窒。
展禽苟便去,何人肯佐国。
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
伯夷非好饿,展禽非好黜。
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
夷齐苟就禄,贼乱何由窒。
展禽苟便去,何人肯佐国。
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的《寓兴七首(其四)》,主要探讨了古代两位贤人伯夷和展禽的行为及其背后的道德意义。诗中提到伯夷和展禽并非单纯喜好饥饿或被贬,而是他们的选择体现了圣人的无私精神。伯夷如果接受俸禄,可能会助长邪恶,而展禽如果轻易离开职位,将无人能坚守国家。尽管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同,但他们都遵循同一道德原则,那就是以个人的牺牲为万世垂范。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无论形式如何,道德原则的统一性。
鬋得栟榈制数椽,绣衣拈出少陵篇。
倚楹见水幽情畅,驻屐迷花诗兴牵。
便觉茅轩俱退舍,若谈竹室不同年。
满山所欠青青药,且趁流觞集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