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帻青山,长松下、谁修边幅。
痛饮酒、离骚半卷,不堪多读。
舌在徒成开口笑,途穷耻作雍门哭。
听凉州、歌罢又伊州,阳春曲。数升玉,争如粟。
数竿竹,还须肉。笑折腰五斗,何妨丛菊。
落落元龙披锦绣,纷纷巢许称臣仆。
又奚须、山水作清音,如琴筑。
岸帻青山,长松下、谁修边幅。
痛饮酒、离骚半卷,不堪多读。
舌在徒成开口笑,途穷耻作雍门哭。
听凉州、歌罢又伊州,阳春曲。数升玉,争如粟。
数竿竹,还须肉。笑折腰五斗,何妨丛菊。
落落元龙披锦绣,纷纷巢许称臣仆。
又奚须、山水作清音,如琴筑。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满江红·其十一》是一首抒发内心感慨的词作。词人以“岸帻青山”起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画面,青山环绕,松树苍劲,似乎暗示着隐逸的生活环境。接下来,“谁修边幅”一句,暗指词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不愿过多涉足尘世纷扰。
“痛饮酒、离骚半卷,不堪多读”表达了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与逃避,借饮酒来排遣忧愁,但连屈原的《离骚》这样的忧国之作也无法承受过多阅读。词人强调了自己不轻易流露哀伤,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愿像战国时的琴师雍门周那样哭泣求援。
“听凉州、歌罢又伊州,阳春曲”几句,通过音乐转换心情,词人在歌声中寻求慰藉,从激昂的边塞歌曲到温婉的雅乐,展现了内心的起伏与变化。
“数升玉,争如粟;数竿竹,还须肉”运用对比,表达了词人对物质生活的简单要求,认为即使再珍贵的美酒,也比不上粗茶淡饭的实在,几竿竹子的清幽,也需要人间烟火气。
“笑折腰五斗,何妨丛菊”借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对官场的不屑,宁愿过着归隐生活,与菊花为伴。
“落落元龙披锦绣,纷纷巢许称臣仆”引用典故,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巢许指巢父、许由,意在表明词人不愿随波逐流,保持高洁的人格。
最后,“又奚须、山水作清音,如琴筑”再次强调,词人并不需要山水自然来寄托情感,他的心境已经超越了外在的景物,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如同琴筑奏出的清音一般纯净。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词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个性,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后皇开玉堂,仙官俨成列。
奕奕峨长缨,珊珊鸣佩玦。
中有一真仙,容华灿冰雪。
维时值中原,格斗弥岁月。
帝命下抚摩,聊用究施设。
王纲坠莫举,独以一手挈。
至言等药石,黔黎尽生活。
帝曰伊谁能,何以报殊烈。
爵之白玉浆,奏以云门阕。
徘徊上璇穹,千秋拱云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