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风面太嶙峋。逢着怕他嗔。
篆烟磨冷,束书挨破,无计放吾颦。
故园兵火何时断,归梦碧山贫。
病骨难低,酒肠新窄,羞见意中人。
朝来风面太嶙峋。逢着怕他嗔。
篆烟磨冷,束书挨破,无计放吾颦。
故园兵火何时断,归梦碧山贫。
病骨难低,酒肠新窄,羞见意中人。
这首《少年游·病后》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病愈后的复杂心境。
首句“朝来风面太嶙峋”,以清晨的寒风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病后身体虚弱的状态,风的凛冽与人的憔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病痛对身体的摧残。
“逢着怕他嗔”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人格化,表达出诗人对病痛的畏惧和对恢复健康的渴望。这里的“嗔”字,既是对风的拟人化描述,也暗含了对自身病痛的自责与无奈。
接下来的“篆烟磨冷,束书挨破,无计放吾颦”几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篆烟代表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但在病后,连日常的文墨活动都变得艰难,仿佛连精神的慰藉也被剥夺。束书挨破,可能是指书籍被挤压损坏,也象征着诗人身体的不适和生活的不便。最后一句“无计放吾颦”,表达了诗人无法排遣内心的愁苦,只能默默承受病痛带来的困扰。
“故园兵火何时断,归梦碧山贫”两句,将个人的病痛与国家的动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故园遭受兵火,归家之梦只能在贫瘠的碧山中寻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切同情。
最后,“病骨难低,酒肠新窄,羞见意中人”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病体不佳而难以面对心上人的情愫。病骨难低,意味着身体虚弱,无法展现出健康时的风采;酒肠新窄,则暗示了食欲不振,生活品质下降;羞见意中人,则是对自己现状的尴尬和自卑感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诗人病后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其对生命、健康、爱情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马嵬坡外鬼燐红,零落杨花怨晚风。
早识三郎终薄倖,何如常住寿王宫。
三十六年恃宠长,若论颜色亦秋娘。
美人别有承恩法,一剪青丝便断肠。
宫闱忌讳竟全忘,明把唐皇作汉皇。
添得香山好诗料,一篇乐府冠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