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姿雅淡骨嶙峋,妙绝丹青笔有神。
种傍萱帏应更好,年年花发戴长春。
丰姿雅淡骨嶙峋,妙绝丹青笔有神。
种傍萱帏应更好,年年花发戴长春。
此诗描绘了一幅雅致而脱俗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熊露阶同年所绘《淩霄花双蝶画册》中的一幅作品。诗人以“丰姿雅淡骨嶙峋”开篇,巧妙地将画中之物与自然界的美好融为一体,既赞美了画作的高雅气质,也暗喻了画中物的坚韧不拔,如同嶙峋之骨,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风骨。
接着,“妙绝丹青笔有神”一句,直接点明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其笔下之画仿佛具有生命,生动而传神。这种对技艺的高度评价,不仅是对画家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艺术创作中灵魂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赞颂。
后两句“种傍萱帏应更好,年年花发戴长春”,则进一步延伸了主题,将画面中的淩霄花与萱草(萱帏)相联系,寓意着美好与幸福的永恒。这里不仅描绘了花朵的美丽与生命力,更寄托了对生活美好祝愿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每年花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的不断绽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永恒价值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细腻描绘与情感寄托,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对自然、艺术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持久不变的向往与追求。
辞亲独行迈,遥遥抵京国。
胡为突不黔,驱马更远适。
至尊有时巡,树羽殷阡陌。
宿卫必近臣,顾问须耆德。
陋儒亦何知,冗从同执戟。
草深原野青,雨暗关塞黑。
寥寥盛年意,眷眷游子色。
一身万人中,敢不思努力!
清江古镇封溪道,灵峰寺中玉泉好。
灵峰上人天上归,亲见六龙天上飞。
涌金门外潮来去,曾是钱塘江上住。
十里松风六月寒,梦寐犹思径山路。
自参天目老禅师,始信灵峰路不迷。
却被无端徵诏起,等閒来往不曾知。
黄河万里从西下,吕梁百步如奔马。
归去山中问玉泉,应向海门深处泻。
洞庭南,桂岭北,衡山连延潇湘黑。
中有祝融如髻鬟,嵯峨七十二峰间。
祝融不自知,千山万山如回环。
回环面面芙蓉里,俨如天仙朝紫皇,千官百辟遥相望。
半夜每瞻东海日,六月常飞满树霜。
龙拿凤攫熊虎掷,云生雾灭何时极。
我来正值太平时,况有山僧似畴昔。
凭高一览四海空,草间培塿安足雄。
盘盘罗汉台,翕翕炎帝宫。
复恐九天上,视我如井中。
朔风日夜相腾蹙,谷老崖坚松柏秃。
古来铁瓦尽飘扬,山上至今犹板屋。
山僧劝我歌,我歌徒自伤。
天下五岳嵩中央,此山与我俱南疆。
我今三十始一见,北望中原天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