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关寒井对萧辰,自爱栖迟近古人。
闲草遍庭终胜俗,好书堆案转甘贫。
桥边野水通渔路,篱外青山见寺邻。
懒为躬耕咏梁甫,吾生已是太平民。
柴关寒井对萧辰,自爱栖迟近古人。
闲草遍庭终胜俗,好书堆案转甘贫。
桥边野水通渔路,篱外青山见寺邻。
懒为躬耕咏梁甫,吾生已是太平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园庐》,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静与淡泊。首句“柴关寒井对萧辰”,以简朴的环境起笔,展现出诗人居住在偏远的乡村,清晨面对冷寂的柴门和寒井,生活节奏缓慢而宁静。次句“自爱栖迟近古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接近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喜爱。
第三句“闲草遍庭终胜俗”,通过庭院中杂草丛生,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自然与简朴的生活,而非世俗的繁华。第四句“好书堆案转甘贫”,强调读书带来的精神满足,即使物质贫乏也乐在其中,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知识的热爱。
第五、六句“桥边野水通渔路,篱外青山见寺邻”,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宁静的溪流、邻近的山寺,都烘托出诗人生活环境的幽静与和谐。最后一句“懒为躬耕咏梁甫,吾生已是太平民”,诗人表示自己无意于投身农耕或仕途,只愿在太平盛世做一个安分的读书人,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林逋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热爱读书的隐逸情怀,以及对太平生活的深深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