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园庐》
《园庐》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柴关寒井对萧辰,自爱栖迟近古人。

闲草遍庭终胜俗,好书堆案转甘贫。

桥边野水通渔路,篱外青山见寺邻。

懒为躬耕咏梁甫,吾生已是太平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
sòng / lín

cháiguānhánjǐngduìxiāochénàichíjìnrén

xiáncǎobiàntíngzhōngshènghǎoshūduīànzhuǎngānpín

qiáobiānshuǐtōngwàiqīngshānjiànlín

lǎnwèigōnggēngyǒngliángshēngshìtàipíngmín

注释
柴关:简陋的木门。
寒井:冷冽的井水。
萧辰:清晨或傍晚。
栖迟:停留,居住。
古人:古代贤人。
闲草:野生的杂草。
俗:世俗。
好书:喜爱的书籍。
堆案:堆积在桌案上。
野水:野外的溪流。
渔路:捕鱼的小径。
篱外:篱笆外面。
寺邻:邻近的寺庙。
躬耕:亲自耕作。
梁甫:古曲名,常用来表达隐居或贫困的生活。
太平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
翻译
寒冷的柴门和孤井相对,我独爱在此停留,接近古人的生活。
庭院中杂草丛生,我更喜欢这种远离尘世的宁静,堆积的书籍让我甘于清贫。
河边小桥通往渔夫的道路,篱笆外的青山映衬着邻近的寺庙。
我不愿像古人躬耕农田,吟咏悲歌,如今的生活对我来说已经是太平盛世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园庐》,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静与淡泊。首句“柴关寒井对萧辰”,以简朴的环境起笔,展现出诗人居住在偏远的乡村,清晨面对冷寂的柴门和寒井,生活节奏缓慢而宁静。次句“自爱栖迟近古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接近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喜爱。

第三句“闲草遍庭终胜俗”,通过庭院中杂草丛生,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自然与简朴的生活,而非世俗的繁华。第四句“好书堆案转甘贫”,强调读书带来的精神满足,即使物质贫乏也乐在其中,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知识的热爱。

第五、六句“桥边野水通渔路,篱外青山见寺邻”,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宁静的溪流、邻近的山寺,都烘托出诗人生活环境的幽静与和谐。最后一句“懒为躬耕咏梁甫,吾生已是太平民”,诗人表示自己无意于投身农耕或仕途,只愿在太平盛世做一个安分的读书人,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林逋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热爱读书的隐逸情怀,以及对太平生活的深深满足。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和陈信民用韵以高抚州之命相招

入无锥瓦出无闾,笑杀康山老寄居。

客里光阴何以度,闲中亲旧顿然疏。

武冈文学来投卷,临汝君侯肯致书。

早晚一犁亲受地,时于笠底望行车。

(0)

寿王尚书二首·其二

去年曾赋泰山高,祇识君侯一味豪。

稍稍近能窥雾豹,堂堂元不挂秋毫。

直将空洞容君辈,从使参军似马曹。

此世此途荆棘久,借公馀勇为除薅。

(0)

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其二

大谢文经长公,观妙有广之风。

君今玄文白首,肯誇乡里儿童。

(0)

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其四

我敬大门名节,绝叹乃孙贱贫。

故知风气犹在,不肯叩户随尘。

(0)

幽居即事八首·其四

空山百族鸣禽,静听无非好音。

何止胜俗人语,便可罢无弦琴。

(0)

幽居即事八首·其八

及此风收雨止,坐看月缺云移。

未办敲门赊酒,何妨觅纸题诗。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