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重千金,自与常剑别。
光射牛斗寒,气迸山石裂。
无事且敛锋,小试不屑屑。
我曾请上方,尚带倿臣血。
吴钩重千金,自与常剑别。
光射牛斗寒,气迸山石裂。
无事且敛锋,小试不屑屑。
我曾请上方,尚带倿臣血。
这首诗《吴钩行》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吴钩”这一兵器象征,描绘了其非凡的威力与独特的气质。
首句“吴钩重千金,自与常剑别”,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吴钩的珍贵与独特,将其与普通剑类比,突出了其价值与地位。接着,“光射牛斗寒,气迸山石裂”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吴钩在使用时所展现出的惊人光芒与力量,仿佛能穿透寒冷的星空,甚至让山石为之震颤,展现了其强大的破坏力和震慑力。
“无事且敛锋,小试不屑屑”则揭示了吴钩的另一面——在和平时期,它被收起,不轻易示人,即便是小试牛刀也显得不屑一顾,体现了其内敛而不失威严的特质。最后,“我曾请上方,尚带倿臣血”一句,可能暗示了吴钩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甚至沾染了敌人的鲜血,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战场利器的形象。
整体而言,《吴钩行》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吴钩的物理特性,更赋予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这一传统兵器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我闻章泉清,有客日洗耳。
而况坦腹眠,满意得佳士。
相期忘岁月,饱饭读书史。
祇恐翁独吟,黄鹄举千里。
静言同门友,吾郡差若多。
相望数舍隔,便如千里赊。
惟有湖上翁,时时许相过。
比缘迹萍梗,亦已废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