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停何山云,霭霭在我庐。
浓光贲草木,润气下琴书。
望望若可亲,久之翳寒虚。
坐恐猋风来,东西随所如。
我道与世异,里闾相见疏。
嗟云亦何事,低徊能慕予。
谅以无心故,形影暂相于。
停停何山云,霭霭在我庐。
浓光贲草木,润气下琴书。
望望若可亲,久之翳寒虚。
坐恐猋风来,东西随所如。
我道与世异,里闾相见疏。
嗟云亦何事,低徊能慕予。
谅以无心故,形影暂相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停停何山云,霭霭在我庐”两句,以云起山间、弥漫屋舍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浓光贲草木,润气下琴书”,通过阳光照耀草木、湿润气息浸润书籍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与自然的热爱。
“望望若可亲,久之翳寒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亲近感,以及长时间凝视后内心深处的空灵与宁静。然而,“坐恐猋风来,东西随所如”两句又透露出一丝忧虑,担心突如其来的狂风会改变一切,使事物变得不可预测。
接下来,“我道与世异,里闾相见疏”揭示了诗人与世俗社会的隔阂,以及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的感慨。最后,“嗟云亦何事,低徊能慕予”表达了诗人对云的不解与欣赏,云似乎在低回徘徊,似乎在追随诗人的脚步。而“谅以无心故,形影暂相于”则点明了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态与目的,与诗人暂时形成了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