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宛转山亭卧,喜见亭前千万峰。
仙客每从云外至,主人疑是洞中逢。
轻烟细捲疏帘雨,孤月遥传古寺钟。
旧日石桥流水过,至今识面有青松。
春宵宛转山亭卧,喜见亭前千万峰。
仙客每从云外至,主人疑是洞中逢。
轻烟细捲疏帘雨,孤月遥传古寺钟。
旧日石桥流水过,至今识面有青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入住朱氏山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春宵宛转山亭卧”,描绘了春夜在山亭中的宁静与舒适,仿佛时间在这里缓缓流淌,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喜见亭前千万峰”一句,展现了山亭前群峰环绕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叹。
“仙客每从云外至,主人疑是洞中逢”两句,运用了浪漫的想象手法,将山亭与仙境联系起来,暗示这里不仅是一个现实中的居所,更有着超凡脱俗的神秘色彩。仙客的来访和主人的疑惑,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诗意。
“轻烟细捲疏帘雨,孤月遥传古寺钟”描绘了山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声音,轻烟、细雨、孤月、古寺钟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旧日石桥流水过,至今识面有青松”两句,通过回忆往昔的石桥和流水,以及至今仍屹立的青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美。青松作为自然界的生命象征,也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璇闺一夜。西风紧,生把琼枝吹折。
妆楼镇日锁葳蕤,怅人天轻别。
问何事、情缘空结,三山旧恨凭谁说。
难得嫁才人,又蓦地、香冷珠襦,佩捐金玦。
回忆素手调羹,文窗拈线,德容真个双绝。
柔姿况得少君怜,奈圆晖易缺。
有娇女秦箫吹彻,门楣差慰啼鹃咽。
只六如、孤亭畔,经卷药炉,老泪凄切。
无分沈香酒。最销魂、楼东一曲,泪珠零否。
辇道苔生宫漏寂,但见玉绳低斗。
忆往事、柔肠回九。
月里霓裳人惯听,恁仙姝、却作青天守。
钗七宝、枉簪首。怜他朔骑中宵走。
且留得、鸾笺小字,赋来荑手。
锦袜泥侵春草宿,煞比上阳难受。
记笛韵、曾传檀口。
骨沁梅清餐荔绿,凉冰肌、尚觉双成丑。
魂应恋、枫亭牖。
岂饮箪醪酒。仓卒间、能全民命,冠樱惭否。
夫婿岩疆持虎节,伟略胆还如斗。
叹劫运、世逢阳九。
大树熊罴已萧瑟,恨严关、绝少旌竿守。
兴废事、欲搔首。曾开铁网长鲸走。
羡慧眼、奇才解识,系洪糜手。
帐下儿俄称大将,敢忘昔年恩受。
保多少、白头黄口。
绫帐纱帷传片语,展慈云、尽化群凶丑。
神风肃、灵词牖。
漫驻离尊酒。看亭亭、玉栏干外,泥人知否。
偷露浓春好消息,短拍应歌铜斗。
惆怅煞、坂踰折九。
驿路风光青不尽,把断魂、分付长条守。
波欲溜、晴江首。宫门隐隐羊车走。
只盼取、同心双结,绾来侬手。
记得低鬟目成夜,密意者回生受。
且莫管、啼莺多口。
汉苑清矑谁得似,恐画工、难貌明妃丑。
情脉脉、碧烟牖。
大海涵青,丹楼耸翠,淼淼鸿濛奥府。
蜃气荡、云车鬼马,贝阙拥、鲛姝龙女。
望扶桑、几点烟螺,便打叠鳌背,匆匆归去。
更荒岛人烟,斜阳草树,蟹簖鱼罾凄楚。
安得披襟常卧此。对铜井金波,冰轮初吐。
无从觅、湘灵鼓瑟,但可向、安期乞雾。
醉婆娑、晞发临流,任万斛天风,卷晴吹雨。
纵烁石流金,凭栏一啸,试问暑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