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崎岖过石林,鬓边愁见二毛侵。
驼街白日千门冷,马市红尘十丈深。
山秃阁犹临阙塞,岸崩河欲到城阴。
谁能唤起苏秦嫂,问尔何须叔有金。
几度崎岖过石林,鬓边愁见二毛侵。
驼街白日千门冷,马市红尘十丈深。
山秃阁犹临阙塞,岸崩河欲到城阴。
谁能唤起苏秦嫂,问尔何须叔有金。
这首清代诗人仝轨的《洛阳》描绘了洛阳古城的荒凉与沧桑。首句“几度崎岖过石林”,写诗人历经艰辛走过洛阳的石砌道路,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世事的变迁。次句“鬓边愁见二毛侵”,通过诗人鬓边的白发,表达了岁月流逝和个人愁苦。
接下来,“驼街白日千门冷”形象地描绘了洛阳城昔日繁华不再,只剩下空荡荡的街道在阳光下显得冷清。“马市红尘十丈深”则以夸张的手法,描述昔日热闹的马市如今尘土飞扬,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山秃阁犹临阙塞”进一步渲染了洛阳的衰败,山峦光秃,古老的楼阁依然矗立,却失去了往日的雄伟气象。“岸崩河欲到城阴”则暗示了自然力量对城市遗迹的侵蚀,河水似乎逼近城墙,更显凄凉。
最后两句“谁能唤起苏秦嫂,问尔何须叔有金”,借苏秦嫂的故事,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询问,谁能像唤醒苏秦嫂那样,让这座城市恢复生机,为何昔日的荣华不再,只剩下金钱的追求?这句诗寓含了诗人对洛阳昔盛今衰的深深惋惜和对世事沉浮的哲思。
扁舟溯浙江,日暖天气清。胥涛寂无声。
篙工挂席帆,涉险如履平。
不谓时适然,自诧伎已精。
中流舍维楫,醉卧日月横。
烟云忽异色,亭午风浪生。
两涯忽黯淡,一叶随攲倾。
津人巧不施,反念西佛名。
同舟已自诀,立葬东海鲸。
雨声忽自霁,雾暗忽复明。
举酒迭相贺,骄气又已盈。
同舟幸身安,气塞莫敢争。
谁知翻覆手,顷刻分阴晴。
既乏共济力,拂衣起徒行。
津鼓匆匆,犹记得、故人相送。
春江上、鸟啼花影,马嘶香鞚。
情逐阳关金缕断,泪和杨柳春丝重。
算别来、几度月明时,相思梦。山万叠,愁眉耸。
春一点,归心动。问风俦月侣,有谁游从。
百里家山明日到,一尊芳酒今宵共。
任楼头、吹尽五更风,梅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