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宫寂寂掩玄关,列柏层层径可攀。
似闻司马江东日,分得卢龙塞上山。
万雉低昂朝旭后,千林出没午阴间。
欲问阅江楼记处,露台元自惜民艰。
琳宫寂寂掩玄关,列柏层层径可攀。
似闻司马江东日,分得卢龙塞上山。
万雉低昂朝旭后,千林出没午阴间。
欲问阅江楼记处,露台元自惜民艰。
这首诗描绘了卢龙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深沉。首联“琳宫寂寂掩玄关,列柏层层径可攀”以静谧的氛围开篇,琳宫玄关的静寂与层层排列的柏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为登山之旅铺设了背景。接着,“似闻司马江东日,分得卢龙塞上山”一句,借古喻今,通过提及司马迁的故事,暗指历史的深远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巧妙融合。
颔联“万雉低昂朝旭后,千林出没午阴间”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早晨阳光照耀下,山峦起伏,高低错落,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午后时分,林木在光影交错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卢龙山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
尾联“欲问阅江楼记处,露台元自惜民艰”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感慨。阅江楼作为历史的见证,其背后承载的是人民的艰辛与历史的沧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体现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卢龙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昼气如大雾,蒙我大明镜。
主人莫知乡,奴隶窃权柄。
不能巍巍莅,惟听纷纷命。
是非既昧瞀,操执岂中正。
不惟裁截偏,尤苦怠惰病。
一柱一柔弱,四维俱不竞。
循兹不回首,安得逃禽行。
为人自暴弃,造化德独盛。
纳日息万物,停止吾视听。
魂归魄不安,灵根复凝定。
潜龙蟠深渊,不灭飞腾性。
五更号群鸡,陡然得大庆。
熹微一隙开,洞达八荒圣。
天地顿轩豁,百度亦饾饤。
昨非咸昭晰,今是足审订。
乃知天于人,父母未足并。
晦以养其明,止以茁其莹。
此而不接续,诚犯不恭令。
工夫知如何,焚香且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