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过大云庵次明九逵履约兄弟同游》
《重过大云庵次明九逵履约兄弟同游》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沧浪池水碧于苔,依旧松关映水开。

城郭近藏行乐地,烟霞常护读书台。

行追春事花无迹,閒觅题名壁有埃。

古栝苍然三百尺,秪应曾见宝昙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大云庵时所见之景,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慨。首联“沧浪池水碧于苔,依旧松关映水开”以生动的色彩对比,描绘出池水的碧绿与青苔的生机,以及松树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之美。

接着,“城郭近藏行乐地,烟霞常护读书台”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结合,暗示了这里曾是人们欢聚游玩之地,同时也是读书人寻求知识与灵感的圣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行追春事花无迹,閒觅题名壁有埃”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春天的痕迹已难以寻觅,昔日的题名石壁上也积满了尘埃,暗示着过往的辉煌与繁华终将被时间所淹没,留下的是对历史的深深怀念。

最后,“古栝苍然三百尺,秪应曾见宝昙来”以古栝(古松)的形象收尾,不仅描绘了其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更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古栝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仿佛只有它能与传说中的宝昙(可能指某种珍贵的事物或人物)相会,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夏夜池上纳凉

披襟坐池上,日夕澹忘归。

明月忽在水,荷香生我衣。

夜凉群动息,风定远钟微。

因念尘中客,翛然似此稀。

(0)

姚少师祠

㶁㶁泉流槛外分,披缁入定戒香熏。

空登北郭诗人社,难上西山老佛坟。

好杀共知和尚误,著书赖有故交焚。

依然病虎形容在,曾否声名直半文。

(0)

清泉亭

小县临官道,江流曲抱城。

亭依厓壁立,泉似长官清。

乳雪岩花沫,松风石铫声。

倦游三十载,为我濯尘缨。

(0)

寄家让谷古北口

怅望长城万里强,地形人意两苍茫。

新诗悲壮横孤角,古垒峥嵘吊夕阳。

散牧千蹄边草白,射雕几片阵云黄。

书生弱翰功名晚,不及军中有蹶张。

(0)

假后寄故园兄弟

吾庐回首白云深,马颊河干有杜林。

寸草频年霜露感,尺书远道弟兄心。

对床夜雨怀坡颍,策杖名山负向禽。

补被一肩书数卷,漫从车笠较升沈。

(0)

蒲州

缥缈薰风何处台,汾阴后土亦荒哉。

维南太华三峰倚,自北黄河九曲来。

鹳雀楼高春几劫,王官谷静瀑如雷。

浦州合为潼关守,犄角方成用险才。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