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无可仲尼心,来向人间可处寻。
我亦欲凭无可可,古今天地共吾襟。
谁将无可仲尼心,来向人间可处寻。
我亦欲凭无可可,古今天地共吾襟。
这首诗《可亭》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谁将无可仲尼心,来向人间可处寻”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孔子(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道德观念和治国理念在后世广为传颂。然而,诗人提出的问题是,是否有人能拥有孔子那样的高尚心灵,并在世间找到实现这种理想的途径。
接着,“我亦欲凭无可可,古今天地共吾襟”两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理想追求的渴望与决心。这里的“无可”可能是指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标准,诗人表示他也希望能够接近这样的境界,让古今天地都成为他胸襟的一部分,即意味着他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够超越时空,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类社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高尚道德品质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追求这些品质的艰难。通过对比孔子的道德高度与个人的局限性,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坚持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
女脩玄鸟开嬴始,附庸于周自非子。
由襄寖强三十世,末命昭庄踰崛起。
杀降溅血长平坑,返戈尽篡天王城。
黩兵不戢恃彊大,物忌太盛终当倾。
邯郸贾人识奇货,发谋不惜千金破。
窈窕尊前歌舞人,腹中已孕秦家祸。
怙势陵威奋馀烈,怨气愁声九州裂。
虎暴狼贪天使然,六国未灭嬴先灭。
天道何曾长助彊,岂知用柔能胜刚。
君不见后来项羽战无敌,却使山河归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