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淡月黄昏候。翠袖轻寒透。
玉楼人、更比梅花瘦。真一个神仙友。
凭画槛,沉吟许久。寒意重、同根知否。
未识人间清福,怎地能消受。
珠帘淡月黄昏候。翠袖轻寒透。
玉楼人、更比梅花瘦。真一个神仙友。
凭画槛,沉吟许久。寒意重、同根知否。
未识人间清福,怎地能消受。
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观梅的雅致场景。"珠帘淡月黄昏候",珠帘轻垂,淡月微照,黄昏时分的静谧与幽美跃然纸上。"翠袖轻寒透",翠绿的衣袖在微寒的空气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清冷之感。
"玉楼人、更比梅花瘦",将观者比作玉楼中的人,其身形之瘦弱与远处梅花相映成趣,暗示了观者内心的孤寂与高洁。"真一个神仙友",赞美观者如同仙友一般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处。
"凭画槛,沉吟许久",观者倚靠栏杆,沉思良久,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与思考。"寒意重、同根知否",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共鸣,即使寒冷,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力量。
"未识人间清福,怎地能消受",诗人借观者之口,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只有真正体验过这种清福,才能真正领略其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
积雨满污渎,蛭螾聊自藏。
盲飙振修薄,篦簬依崇冈。
动植各生遂,伊人独何伤。
谪居穷田野,与世殊相忘。
缅怀昔忧患,发短心日长。
所愿免饥渴,孰敢谋膏粱。
户庭罕游迹,琅然诵文章。
欢来意自得,遐想超黄唐。
从此遂閒逸,投老终徜徉。
蛟龙作云雨,蜉蝣出以阴。
小大各有适,胡然愁予襟。
架插千卷书,壁挂无弦琴。
希贤复希圣,视古犹视今。
所贵生世间,动止为人钦。
有琴莫厌弹,有酒莫厌斟。
穷居见高节,寡和乃希音。
谁能言嗫嚅,强颜随冠簪。
子云媚新室,立言徒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