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鹰奋迅秋雨前,老熊怒触苍崖颠。
狞姿猛态真奇物,敛翼共聆清涧泉。
乃知画者寄深臆,英雄听谏良难得。
文皇不作魏公老,展卷令人增慨息。
孤鹰奋迅秋雨前,老熊怒触苍崖颠。
狞姿猛态真奇物,敛翼共聆清涧泉。
乃知画者寄深臆,英雄听谏良难得。
文皇不作魏公老,展卷令人增慨息。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孤鹰与老熊在秋雨前的动态,以及它们共同聆听清涧泉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寓意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这两种自然界中的猛兽,不仅展现了它们独特的姿态和性格,更借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孤鹰奋迅秋雨前”,孤鹰在秋雨来临之前振翅高飞,展现出其勇猛与自由的精神。这不仅是对孤鹰形象的描绘,也暗喻了那些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韧不拔之志的人。
“老熊怒触苍崖颠”,老熊怒气冲冲地触碰着高耸的山崖,其力量与决心跃然纸上。这象征着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能坚持到底的意志。
“狞姿猛态真奇物,敛翼共聆清涧泉”,这两句将孤鹰与老熊的形象融合,它们虽为猛兽,却在静谧的环境中展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和谐与宁静,共同聆听清涧的泉水声,似乎在倾听自然界的教诲,或是内心的自我对话。
“乃知画者寄深臆,英雄听谏良难得”,诗人在此揭示了画面背后的深层含义,即画家通过作品传达了对英雄人物的理解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接受谏言的不易与珍贵的认识。
“文皇不作魏公老,展卷令人增慨息”,这里的“文皇”与“魏公”分别指代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感慨与反思,暗示了英雄人物在权力与责任面前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