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旋抹红妆看使君"写村妇们急忙打扮以迎接官员的到来,显示出对地方长官的尊重和节日般的气氛。"三三五五棘篱门"则描绘了村民们聚居的简朴农舍,篱笆环绕,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相挨踏破茜罗裙"描绘了妇女们在人群中穿梭,裙子被挤破的细节,既写出人群的拥挤,也流露出她们参与活动的积极与热情。"老幼扶携收麦社"展现了全家出动,共同参与丰收庆祝的场景,体现了团结与亲情。
"乌鸢翔舞赛神村"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乌鸦和老鹰在空中飞翔,象征吉祥,村民举行赛神活动祈求丰收和平安。最后一句"道逢醉叟卧黄昏"则定格了一个宁静的画面,一位喝得微醺的老人在黄昏时分安然入睡,展现出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农村生活中的民俗风情,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生活的宁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暮云春树江东远,十年软红尘井。
雨屋酣歌,月楼醉倚,还倩天风吹醒。青镫耿耿。
算除却渊明,谁怜孤影。
自卷荷衣,石床高卧翠微冷。山空但觉昼永。
旧游花柳梦,不忍重省。
燕子梁空,鸡儿巷静,休说长安风景。丹台路迥。
怎见得玄都,□□芳径。共理瑶笙,凤凰花外听。
吴侬曾在山村住,听得村中老人语。
六月祈雨不祈晴,十月祈晴不祈雨。
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
祈晴得晴虽可喜,农夫车水方劳苦。
汗流如浆面如铁,但要田乾那畏暑。
黑云一片来何忙,心怕雨作身愿凉。
安得长风为吹散,乍可赤体当秋阳。
东桥西桥日荒荒,南圩北圩水茫茫。
中熟下熟亦足饱,尽胜淮头争捕蝗。
月集相期在后旬,料应主席不寒盟。
方思北陆催行色,又为东风问客程。
鼓楫欲随芳草去,传杯须待绿阴成。
姑苏城外春光老,还许同舟载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