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荆门》
《荆门》全文
元 / 柳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河塘底里通涵管,宣泄堤防计未迂。

大抵成功摇末议,却将失得较锱铢。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柳贯的《荆门》诗,以水利工程为背景,寓含深邃的哲理思考。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事物全面考量的智慧。

首句“河塘底里通涵管”,描绘了在河塘底部开凿涵管的情景,象征着在复杂环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涵管不仅连接了水系,也暗喻了沟通与联系的重要性。

次句“宣泄堤防计未迂”,进一步阐述了在建设堤防时,合理规划与实施的重要性。这里的“宣泄”与“堤防”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有效疏导问题,避免过度或不当的措施导致的不利后果。

后两句“大抵成功摇末议,却将失得较锱铢”,则揭示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应全面权衡利弊,不可因小失大。这里“摇末议”指对细枝末节的过分关注,而“失得较锱铢”则强调了在决策时要精确衡量得失,不因小利而忽视大局。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平衡与审慎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荆门》诗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寓言般地探讨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进行科学决策、合理规划以及全面考量得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仅适用于水利工程,更广泛地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与行动。

作者介绍
柳贯

柳贯
朝代:元   字:道传   籍贯:婺州浦江   生辰: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

柳贯(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猜你喜欢

沙亭杂咏·其八

著书年月等闲过,弹指光阴奈老何。

水竹幽居无历日,梅花空记岁寒多。

(0)

中秋对月

举头问月月无辞,俯首衔杯有所思。

棘院观光群射策,茅斋刻影独吟诗。

入秋欲养身丰羽,试酒先将面点朱。

今夕桂条凭折尽,来科留取最高枝。

(0)

游法华山回宿楼氏书房遥望嵩头陀智者国师道场上清五云龙寿诸山而未及至其处赠同游傅生国章·其一

故庐湖水曲,门对法华山。

百里空荒外,三峰晻霭间。

倦游烦汲引,阔步强跻攀。

老怯高寒境,非缘兴尽还。

(0)

兵宪刘公以游喜峰、柞子洞诸作见示,赋答·其一

车骑行边笔作筹,光摇五色度中流。

斜阳有意杯仍剧,危堞无烽洞转幽。

谁谓风沙通朔漠,共疑形胜是南州。

关前不筑三城在,能使山灵识壮游?

(0)

同行即事

客程车马集多贤,随处寻幽意欲仙。

分石坐谈萝月里,却忘身世是惊弦。

(0)

巾帻山

春城东去海氛稀,城畔人烟绕翠微。

山麓高楼开重镇,辕门晓角起晴晖。

九天云气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

极目苍茫忆明主,吴钩高接斗牛辉。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