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上层山,十里到巍顶。
天形露空阔,物态蓄深静。
群峰峙其旁,俨若挈裘领。
广野辟于下,谁为画庐井。
殿阁耸盛观,松桧富清景。
萧然古佛界,邈矣真仙境。
枯株吐芽蘖,晴云发祥庆。
尽手矜妙逸,诗毫事奔骋。
乘高纵閒目,幽意适遐迥。
班班见彷佛,历历可穷省。
兹山介两蜀,镇压犹巨屏。
南连三峨巅,北距双剑岭。
东西数万里,高下几千顷。
地产号充盈,天时与康靖。
民间丰岁乐,事外化日永。
揽辔一登临,兹焉聊赋咏。
崎岖上层山,十里到巍顶。
天形露空阔,物态蓄深静。
群峰峙其旁,俨若挈裘领。
广野辟于下,谁为画庐井。
殿阁耸盛观,松桧富清景。
萧然古佛界,邈矣真仙境。
枯株吐芽蘖,晴云发祥庆。
尽手矜妙逸,诗毫事奔骋。
乘高纵閒目,幽意适遐迥。
班班见彷佛,历历可穷省。
兹山介两蜀,镇压犹巨屏。
南连三峨巅,北距双剑岭。
东西数万里,高下几千顷。
地产号充盈,天时与康靖。
民间丰岁乐,事外化日永。
揽辔一登临,兹焉聊赋咏。
这首诗描绘了云顶山的壮丽景色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诗人吕陶以细腻的笔触,将云顶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这座山的雄伟与神秘。
首先,诗人描述了攀登云顶山的过程,从崎岖的道路到到达山顶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广阔。接着,他描绘了山顶的开阔与宁静,以及四周群峰环绕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
在诗中,诗人还提到了殿阁与松桧,这些元素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庄严感,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融入。他形容古佛界与真仙境,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神圣与超凡的赞美。
进一步地,诗人观察到山下的广野与稀疏的植被,以及晴空中云彩的祥瑞之象,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最后,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感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远大的视野,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他提到云顶山作为两蜀之间的屏障,连接着三峨山与双剑岭,覆盖了广阔的地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和谐的气候条件,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云顶山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自然与文化层面的深远意义。
忆昔在燕京,贤哲翕然至。
矩步遵洙沂,言论窥姚姒。
求友得大洲,与君同契谊。
朝夕承眷嘉,煦润喜深媚。
获罪归田园,旅寓失所寄。
乡朋绝通问,知交动骇异。
二君忘形迹,温慰益已继。
令我激素衷,终夜不张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