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顶山》
《云顶山》全文
宋 / 吕陶   形式: 古风

崎岖上层山,十里到巍顶。

天形露空阔,物态蓄深静。

群峰峙其旁,俨若挈裘领。

广野辟于下,谁为画庐井。

殿阁耸盛观,松桧富清景。

萧然古佛界,邈矣真仙境。

枯株吐芽蘖,晴云发祥庆。

尽手矜妙逸,诗毫事奔骋。

乘高纵閒目,幽意适遐迥。

班班见彷佛,历历可穷省。

兹山介两蜀,镇压犹巨屏。

南连三峨巅,北距双剑岭。

东西数万里,高下几千顷。

地产号充盈,天时与康靖。

民间丰岁乐,事外化日永。

揽辔一登临,兹焉聊赋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云顶山的壮丽景色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诗人吕陶以细腻的笔触,将云顶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这座山的雄伟与神秘。

首先,诗人描述了攀登云顶山的过程,从崎岖的道路到到达山顶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广阔。接着,他描绘了山顶的开阔与宁静,以及四周群峰环绕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

在诗中,诗人还提到了殿阁与松桧,这些元素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庄严感,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融入。他形容古佛界与真仙境,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神圣与超凡的赞美。

进一步地,诗人观察到山下的广野与稀疏的植被,以及晴空中云彩的祥瑞之象,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最后,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感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远大的视野,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他提到云顶山作为两蜀之间的屏障,连接着三峨山与双剑岭,覆盖了广阔的地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和谐的气候条件,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云顶山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自然与文化层面的深远意义。

作者介绍

吕陶
朝代:宋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仁宗皇祐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知陈州。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净德集》。
猜你喜欢

赠黄制太仆主簿

绿槐萧萧迁谷莺,越门酌别趋燕城。

龙光久矣耀丹极,骏足今惟朝紫清。

黄霸勋名见远到,曲江风度逢升平。

弹冠此去听囧命,满岭梅花随袂馨。

(0)

别胡青岩督学四首·其一

忆昔在燕京,贤哲翕然至。

矩步遵洙沂,言论窥姚姒。

求友得大洲,与君同契谊。

朝夕承眷嘉,煦润喜深媚。

获罪归田园,旅寓失所寄。

乡朋绝通问,知交动骇异。

二君忘形迹,温慰益已继。

令我激素衷,终夜不张寐,

(0)

送伦穗石之留都

浦荇江蓠散碧汪,朗气晴黛乱帆张。

不因万里轻乡国,自是男儿志四方。

白下山川元胜丽,东园花鸟谩清狂。

归来定有鲜春句,寄我山中作醉章。

(0)

九洲湖

潇潇霏雨晚相频,湖上归来岸葛巾。

学制荷衣聊自适,养成鸥性不堪驯。

松关叶长云苗细,石鼎茶烹雪浪匀。

却恐空山烟雾重,故人书使得无津。

(0)

咏屈氏·其二

勿砍枫山石,石髓藏双碧。

云深石崔嵬,云归石苍赤。

望石想孤贞,惨然见容色。

(0)

鹧鸪返照

楼台馀返照,松栝起秋阴。

欲就云门宿,前溪一水深。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