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临平山,知诵藕花句。
轻帆几来往,山色澹如故。
宁知千万峰,中间著佳趣。
萧萧苍髯翁,为指花城路。
我来春正浓,天寒日将暮。
云深钟呗鸣,自喜得胜具。
缅怀玉局仙,老笔扫朝雾。
玉槊俨相持,珠旒竟何所。
惟馀渥洼水,苍龙角牙露。
人间翻覆手,烈日变烟雨。
俗子眩炎凉,三四错赋芋。
道人笑视之,万化随所遇。
深坐十笏地,一息了千虑。
个中谁得知,幽鸟背人去。
平生临平山,知诵藕花句。
轻帆几来往,山色澹如故。
宁知千万峰,中间著佳趣。
萧萧苍髯翁,为指花城路。
我来春正浓,天寒日将暮。
云深钟呗鸣,自喜得胜具。
缅怀玉局仙,老笔扫朝雾。
玉槊俨相持,珠旒竟何所。
惟馀渥洼水,苍龙角牙露。
人间翻覆手,烈日变烟雨。
俗子眩炎凉,三四错赋芋。
道人笑视之,万化随所遇。
深坐十笏地,一息了千虑。
个中谁得知,幽鸟背人去。
这首宋代楼钥的《宿佛日山》描绘了诗人游历临平山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常来此地,对山色和藕花诗句印象深刻,山色依旧淡雅如初。接着,诗人感叹大自然的壮丽,提及山中的美景和一位苍髯老者为其指引花城之路。
诗的中段,诗人以春天的浓郁与日暮的寒冷对比,享受着山中的宁静,听到钟声回荡在云深处,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诗人怀念玉局仙人,想象他们曾在此挥毫泼墨,但如今只剩下苍龙般的山水,世事如烟雨般变幻无常。
后半部分,诗人批评世俗之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自己则在佛日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一息之间能消除千虑。最后,诗人感慨只有山中的幽鸟才能真正理解这种心境,它们悄然离去,留下诗人独自品味这份超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在佛日山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境。楼钥的诗风清新淡雅,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修养和情怀。
若人韵凝远,天资复敦厖。
萧然出尘表,幽寺听逢逢。
剑峰极天净,悬瀑声舂撞。
心猿久调御,业白莹明缸。
残河横晓钵,霁雾起寒窗。
禅馀觅佳句,鼎鼐笔能扛。
我来孟冬月,望履尘心降。
世纷剧羊负,是身如帝江。
愿借三峡水,一滋陇头泷。
永办桑门服,犹堪追老庞。
门前蓬藋无人埽,客去墙阴藜苋老。
我家城北君城南,相忆何其挂怀抱。
不闻叔宝方外谈,澄也何因令绝倒。
知君不作避暑饮,闭门亦深荒径草。
钩章棘句日吟哦,玉轴牙签时探讨。
迩来闻草鹿脯帖,盛湘十日虚蘋藻。
掺掺丸药恐不免,俗客纵讥何足道。
恨我犹嫌褦襶嘲,不敢热行唯梦到。
君收奇功翰墨林,笔阵可埽龙驹岛。
愿言不学司马公,万事逢人尽称好。
我诗燕石初不如,浪欲珍为夜光宝。
残暑促装行造请,晓来凉气迎秋早。
定邀邻舍广文公,同听诵诗倾腹藁。
往岁遇寒食,亲宾相与娱。
飘零客异土,对之浑若无。
岂不念佳节,寸心愁欲枯。
花间有好鸟,劝我提胡卢。
一醉聊自适,醉梦归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