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看海日晓团团,更挹神灯照夜阑。
百万杉松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
蛰龙何在渺难问,古井于今竟不眢。
但觅灵泉归洗眼,谁能故把细书看。
起看海日晓团团,更挹神灯照夜阑。
百万杉松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
蛰龙何在渺难问,古井于今竟不眢。
但觅灵泉归洗眼,谁能故把细书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楼钥的《游径山》,描绘了清晨游览径山时所见的景象。首句“起看海日晓团团”写出了诗人早起观日出的壮观场景,海日初升,光芒四射,形象生动。次句“更挹神灯照夜阑”则比喻明亮的日光照亮了夜晚,犹如神灯,富有诗意。
接下来,“百万杉松双径杳”描绘了山中茂密的杉松林,小径幽深,显得静谧而神秘。“三千楼阁五峰寒”则展现了山中楼阁众多,五座山峰挺立,寒意袭人,增添了山景的雄伟和清冷。
“蛰龙何在渺难问,古井于今竟不眢”运用象征手法,龙隐喻贤者或隐士,暗示寻找的人难以寻觅,而古井虽久未启用,却依然深邃,寓意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深远。
最后两句“但觅灵泉归洗眼,谁能故把细书看”表达了诗人寻求精神洗涤的愿望,希望在自然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而非沉溺于繁琐的书籍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历径山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寓言式的表达,寄寓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