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南面路,下岳又经过。
枫叶红遮店,芒花白满坡。
猿无山渐薄,雁众水还多。
日落犹前去,诸村牧竖歌。
宜阳南面路,下岳又经过。
枫叶红遮店,芒花白满坡。
猿无山渐薄,雁众水还多。
日落犹前去,诸村牧竖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秋日行程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旅途中的人情味和对大自然之美的赞赏。诗人以其独特的眼光捕捉宜阳南面路上的风物,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枫叶红遮店”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秋天枫叶如火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沿途小店所蕴含的人间烟火气息的留恋。接着,“芒花白满坡”则展示了秋季特有的植物景观,芒花覆盖在山坡上,如同洁白的雪花一般,与枫叶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猿无山渐薄,雁众水还多”两句,诗人通过猿啼和大雁的形象,传递出一种秋天动物活跃、自然景观丰富的氛围。猿啼在逐渐稀少的树林间跳跃,而大雁则在河水中聚集,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日落犹前去,诸村牧竖歌”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诗人依然向前的行走景象。夕阳西下,诗人并未停留,而是继续前进的姿态,以及沿途村庄中牧童举起的歌声,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宜阳南面路上的秋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传递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有田不归,如江水,东坡亦可怜者。
村村啼布谷,正留犁风起,僧衣全画。
雨片如烟,鞭声若鼓,浅瀫轻浮秧马。
踏芳剩宛转,似丈人荷筱,樊迟学稼。
把齐民要术,豳风杂咏,共老农话。
秋成看䆉稏,脱青蓑,泥饮瓜棚下。
更打叠、稚子侯门,山妻酿酒,骑牛小、结鸡豚社。
约投闲他日,共筑个,溪南茅舍。将桑枳,从新写。
归田录罢,颓然美睡帘罅,听他香稻轻打。
醉也看吾舌。尽人呼、说诗匡鼎,冠缨索绝。
犀箸弯刀行酒处,玉版银丝纷切。
算不若、春郊射猎,耳后弓弦饿鸱叫。
解花鞲、坐饮黄獐血。吹短竹、石俱裂。
偶然各问箜篌妾,游戏耳才人好色,都无磨折。
同是倪迂书画婿,姊妹桃根桃叶。
笑儿女、英雄双接,殢酒休歌三妇艳,唱乌乌、且击纯钩铁。
谁让尔、朱家侠。
十幅澄江练。袅香丝、文心一缕,惊才绝艳。
出水芙蕖生梦颖,丰致嫣然初见。
恰又似、朝霞舒卷,张绪风流标格好,比垂杨、一树灵和殿。
眼灼灼、更如电。
思骑黄鹤寻仙眷,诉喁喁灯前才子,泪痕清泣。
怪底风人俱善感,各带一分哀怨。
记当日、春蚕丝缠。
剪彩裁云工绮语,把鸳花、金粉思量遍,成往事、说来倦。
澄碧销云,空青耀彩,一轮高揭重霄。
清入虚襟,明如素抱,皎然尘念都消。
静聆更漏,渐搀入,高风树梢。闲庭深伫。
如水清晖,相对终宵。
当年报国焦劳,臣节光明,天日同昭。
帘外秋光,云边夜色,也曾看月无憀。
绕阶行处,听秋蟀,瑶琴倦调。
千秋如见,今月曾经,照影征袍。
琼窗倚玉,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
试拂轻绡,约略朝酣,一枝艳对修竹。
红珠帐外消魂影,刚浅照、花南香北。
好黛螺、宫吏重修,持慰点妆人独。
想是端居草疏,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
且缓朝天,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
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
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