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花岩畔寺,游子数登临。
花发年年好,岩深处处阴。
风前收落果,坐久换鸣禽。
世路何多事,看山偶会心。
献花岩畔寺,游子数登临。
花发年年好,岩深处处阴。
风前收落果,坐久换鸣禽。
世路何多事,看山偶会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献花岩寺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充满了自然与哲思的融合。
首联“献花岩畔寺,游子数登临”,开篇点题,描述了诗人多次造访献花岩寺的情景,暗示了此地风景之美和对诗人吸引力之大。
颔联“花发年年好,岩深处处阴”,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四季更迭中,岩寺周围的花开花落,岩洞深处的幽暗与清凉,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静谧。
颈联“风前收落果,坐久换鸣禽”,细腻描绘了风吹过时,果实掉落的情景,以及长时间静坐后,鸟鸣声的变化,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活力。
尾联“世路何多事,看山偶会心”,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感慨,以及在山水间找到心灵慰藉的愿望,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哲学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忽然闻受请,铁锡指秋风。
寺在寒城里,州居野水中。
生缘抛未尽,旧讲续应终。
不用相寻别,浮云去住同。
独向春风泪几回,经年游子自堪悲。
天涯只为青云绊,堂上应怜白雪垂。
离思不随音问去,浪身惟逐梦魂归。
有时得慰故乡愿,骨肉团团醉寿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