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怪石行行遇,翠竹苍松面面看。
只恐辨才有弗肯,从今林穴属为官。
寒泉怪石行行遇,翠竹苍松面面看。
只恐辨才有弗肯,从今林穴属为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龙井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对这些景色的独特感受。首句“寒泉怪石行行遇”,生动地展现了在寒冷的泉水旁,与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期而遇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翠竹苍松面面看”一句,将视线转向四周,绿竹与苍松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诗人通过“面面看”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欣赏。
后两句“只恐辨才有弗肯,从今林穴属为官”,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他担心自己对这种自然美景的辨识能力不够,因此决定将这份属于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视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对官场复杂性的某种厌倦,以及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去年时。正愁绝,过却红杏飞。沈吟杏子青时。
追悔负好花枝。今年又春到,傍小阑、日日数花期。
花有信,人却无凭,故教芳意迟迟。及至待得融怡。
未攀条拈蕊,已叹春归。
怎得春如天不老,更教花与月相随。
都将命、拼与酬花,似岘山、落日客犹迷。
尽归路,拍手拦街,笑人沈醉如泥。
鲜民之生,靡瞻匪父。母氏劬劳,宁不我顾。
兄弟无远,惟予与女。执子之手,此夕何夕。
我心蕴结兮,嗟予弟行役。二之日栗烈,飘风发发。
子之清扬,麻衣如雪。载驰载驱,出宿于干。
揆之以日,体无咎言。既差我马,远送于野。
敦彼独宿,于林之下。无衣无褐,不念昔者。
陟彼高冈,或降于阿。瞻望弗及,独寐晤歌。
展转反侧,不平谓何。显允君子,洵美且异。
温其如玉,干禄岂弟。春日载阳,薇亦作止。
睍睆黄鸟,嘤其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