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指出翠微旁,便涌流泉溉一方。
更拜璇题作神力,源源千古出甘凉。
清虚指出翠微旁,便涌流泉溉一方。
更拜璇题作神力,源源千古出甘凉。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虚庵的景象,庵旁有清泉流淌,仿佛受到翠微山的灵气滋养。诗人赞美泉水涌出的力量,认为它如同神力一般,源源不断,千年流淌,带来甘甜清凉。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寄寓了对清幽环境和生命力的赞叹,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追求静谧心境的审美情趣。
清晨待漏独徘徊,霄汉悬心不易裁。
阁老深严归翰苑,夕郎威望拜霜台。
青绫对覆蓬壶晚,赤棒前驱道路开。
犹有西垣厅记在,莫忘同草紫泥来。
闻道经行处,山前与水阳。
磬声深小院,灯影迥高房。
落宿依楼角,归云拥殿廊。
羡师闲未得,早起逐班行。
良宵丝竹偶成欢,中有佳人俯翠鬟。
白雪飘飖传乐府,阮郎憔悴在人间。
清风朗月长相忆,佩蕙纫兰早晚还。
深夜酒空筵欲散,向隅惆怅鬓堪斑。
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
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
絮迷蝶径,苔上莺帘,庭院愁满。
寂寞春光,还到玉阑干畔。
怨绿空馀清露泣,倦红欲倩东风涴。
听枝头、有哀音凄楚,旧巢双燕。
漫伫立、瑶台路杳,月佩云裳,已成消散。
独客天涯,心共粉香零乱。
且尽花前今夕酒,洛阳春色匆匆换。
待重来,怕只有、断魂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