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穰谁道尽由天,治国须知类小鲜。
贪吏班车方立立,雷神振鼓已阗阗。
宏羊既往民无事,旱魃不来书有年。
自此皇家歌乐岁,鱼丽天保永无愆。
饥穰谁道尽由天,治国须知类小鲜。
贪吏班车方立立,雷神振鼓已阗阗。
宏羊既往民无事,旱魃不来书有年。
自此皇家歌乐岁,鱼丽天保永无愆。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所作的《七月三日和徐山甫喜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丰收在望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见解。首句“饥穰谁道尽由天”暗示了诗人认为丰收或饥荒并非全然天定,而是与人事相关。接着,“治国须知类小鲜”强调了良好的政治如同烹调小鲜,需精细调理。
“贪吏班车方立立,雷神振鼓已阗阗”运用比喻,批评官场腐败如贪吏众多,而适时的雨声则象征着公正的雷神即将惩治不法,为百姓带来安宁。“宏羊既往民无事,旱魃不来书有年”进一步描述了雨后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的景象,寓意政通人和,风调雨顺。
最后两句“自此皇家歌乐岁,鱼丽天保永无愆”表达了诗人对皇室统治下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希望这样的盛世能够长久持续,没有过失和灾祸。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流畅,体现了金履祥对于社会公正和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
先生读书不闭户,坐阅鸿濛窥太古。
衣冠潇洒武前修,礼乐从容出东鲁。
文章光焰驾李杜,李杜后来称独步。
谈辩风生四座春,胸中别有天台赋。
相逢抵掌不露机,却说少年骑马时。
春光淡沱随所之,好山好山多赋诗。
转首东风吹马耳,犹记松阴调绿绮。
杖藜不惮步行迟,孰谓画图无乃是?
我生山野无所谋,白日灌园夜饭牛。
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
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
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閒草不胜情。
大道本无象,真性亦非空。
其中造化有无,无有混玄同。
透得玄关一窍,便好回头下手,静里要勤工。
配合些儿妙,朝暮用屯蒙。采真铅,炼真汞,复真宗。
阳生半夜,重关深锁倒骑龙。
运起周天火候,流戊擒精就己,三性会元宫。
朗朗超今古,神应妙无穷。
索妙修真,分元神作宾,一气为主。
玄机不昧,凭坎离精粹,权衡三五。
浩然成造化,销尸魄、纯阳结聚。
七返真阴降,功全摄迹,归本认元祖。
炼神合道冥冥,始真空体露。实相难睹。
无穷变化,显性珠如意,恢弘光吐。
独超三界外,令清净、腾今跨古。
反换宾为主,首提究竟功德普。